第三回 国公府荣华逝去 捧月阁小姐生还

明月照关河 黄邪老 1697 字 4天前

望江自北向南穿过平安城,将平安城一切为二,分为皇城和市城,也叫内城和外城,然后在沿河街最南端拐了个弯,一路向东奔向大海,寻找归宿,永不回头。

望江原名叫望夫江。据传有一美妇日日站在这条河边,远眺北方,盼望征战夫君的归来,但古来征战几人回,等到的却是夫君战死沙场的噩耗。这位美妇经受不住打击,香消玉殒,撒手人寰。后人被这对夫妻深情厚爱所打动,就把这条河称为望夫江。

为什么把这条河叫做江,那就无从考证了。后来可能有人觉得望江比望夫江更好听更有意境,原名望夫江就很少人叫了,大家都叫望江,当地人也叫御河。

皇城坐落在望江的西岸,南北及东西走向各有三条大道。而皇城的中轴线就是平安大道。它北连宫城平安门,南接皇城崇阳门,用清一色的青石铺成,宛如一条青龙从宫城游出直达崇阳门,显得威严肃穆,不可侵犯。平安大道是皇上出巡、祭奠、迎胜以及重大节日必经之地,也是文武百官上朝汇通之路。它承载着大周将士凯旋归来、授封纳赏的高光历程,也记载着边城危难,八百里加急直奔朝堂之上的紧急时刻。平安城不愧为京畿重地,皇家住所,有道是:

龙台凤阁冲霄汉,长道雕楼接云天。

文武侯臣步殿堂,炉香朝乐绕城隍。

宝马油车参差过,锦衣玉佩接踵来。

日照月移昭光射,门高院深韶华流。

平安大道两旁的府邸座座底蕴深厚,气势非凡。这些府邸几乎都是朝廷赏赐给有功重臣的居所,彰显皇家荣宠。

在平安大道的左边,离宫城不到三四百米处,坐落着一座东西走向、砖木结构的旧邸,惟有大门上的“镇国公府”四个烫金大字光耀如新,有人说这四个大字是太祖亲笔所写。门前的拴马石勒痕深旧,藏尘纳垢;两只巨大石狮仍旧怒眼圆睁,口含玉球,但斑驳的身躯略显沧桑。两扇大门深黑无光,据传镇国公府的大门比其它府邸大门宽一寸高一寸,但从来没人真正测量过和比较过。大门的两侧是门房和倒座房。与倒座房相连的还有两门,分别为便门和车马门,也各有门房。便门仅允两人通过,是平常最频繁的出入之处;车马门能容一辆四轮马车通过。

拾阶而上穿过大门就进入外院,迎面就是一石制照壁,与大门正对。壁顶歇山,斗拱架撑,不明白的人认为逾制了,其实这是当年太祖亲令加装的,彰显府邸之主功高位重。壁心为一方形图案,上刻蜿蜒山脉,中为挂弓骏马,下雕长城墙垛,暗示府主金戈铁马、卫国戍边的壮志。照壁背面的壁心为多子石榴,并无特别之处。外院中心放置一大水缸,几株浮莲花开其中。外院四周回廊相连,右侧也就是北面,是厨房和仆人住所,与车马门相通;左侧为客房,与便门相接。

再往里走,就见一垂花门与照壁相对。穿过垂花门就进入内院,也是回廊环绕。内院地面青石铺就,多处凹凸不平,时见浅草和青苔;园中一高大柏树,苍翠欲滴。内院西列祠堂,与垂花门居正;闲书阁、武宁院与之并排,武宁院暂无人住;北有勤叙堂,为待客迎送、商事论道之处,另有武胜院为国公爷的住所;南设武德院和武崇院,武德院现为世子的寝居,武崇院大门紧锁。看到这空旷无息的府院,不禁让人感到唏嘘,有道是:

院落沉沉无尽远,周墙斑斑不见长。

花草砖木无颜色,廊道庭堂失耀光。

门前大道车马喧,院内小径行人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