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平安城元夕动人 望江楼华老作词

明月照关河 黄邪老 1340 字 5天前

整个平安城游人如织,人满为患;乘马车的可就惨了,别说通过了,连个停车的地方都无法找到。可惜没有火树银花,没火药呀,要不开门鞭是爆竹呢。

四人一边吃着零嘴,一边欣赏街景,晃晃悠悠地来到平安桥头。今夜,望江水流光溢彩,波澜滟滟,像如画的丝绸随风起伏,翩翩轻舞,飘向远方。江上的花船竞相争流,花灯高悬,试与圆月比亮色。船上欢语高歌,透过清寒的江风,响彻整个江面后,又慢慢烟谧于江水,惟余那珠脆般的琵琶之声,如穿云破雾的急坠冰雹,射透嘈杂的人声,穿向两岸的游者,使人闻之凝神,不敢再多一言。岸边的枯柳残枝上也挂上了各式宫灯,随风摇曳旋摆,将红色的晕光洒向河面与河堤,为清寂冬日夜幕中的河岸增添了几分动感与灵性。好一副江水送花舟,人面映灯红的美景。今夜,望江展现出它多姿多彩的一面,掩去了往日的势高凶猛,尽留月色下的温柔多情。

今夜,望江楼更是彰显大气与奢豪。各层楼檐彩灯排排,如繁星点点倒影于江水之中。楼门前貂裘锦帽,绫罗绸缎,俊男玉女,络绎不绝;楼内华灯射窗,玉液流殇,高谈阔论,妙笔生花。今夜,望江楼注定成为京城最璀璨的明珠,炫亮赛过那圆月与华灯;文人墨客的目光全都聚集于此,静候绚丽华章的到来。

四人欣赏会儿夜色美景,就向御河道最南端走去,经过仙客楼,就看见了一家不大不小的书铺,叫御河书铺。今夜不宵禁。

四人进入,书铺内没几人,估计今晚人们大都到街上找乐子去了。卫照临拿起一本传记看着,而那三人哪有心思看书,就等着亥时中(二十二点)到来,金子在向他们招手。

还差两刻钟到亥时中,白苏急不可耐道:“小姐,时间差不多了,不然华老记不住呀。”

卫照临点点头,是时候了,便道:“白苏,到伙计那儿讨要笔墨纸砚来。”

不会儿,白苏拿来笔墨纸砚。卫照临其实一直在想,自从辛老前辈《青玉案 元夕》一出,基本无人再敢写元夕节了,写了也白写,根本没人记得住,真是一词山压笔不落呀。还有东坡大师的“明月几时有”,还教人家怎么写中秋,又是一词压死后世人。

不过卫照临还是敢落笔的,因为这些文坛巨匠在这时代的后面,没人拿她的诗词和他们比较呀。于是就提笔写好这首词,然后叫华老亲笔写了一遍,再背了两遍,把一些神情语气修正了一下,确保万无一失,然后在华老耳边又私语了一番,低声道:“记住了吗?”

华老此时不行也得说行,赶鸭子上架也得上,临时抱佛脚也得抱,点点头道:“小姐,请放心,老奴记住了。”然后有模有样地走出了书铺。

华老昂首挺胸,一边走一边看着街景,穿过人群来到中直道,转上平安桥,心道还是小姐观察仔细,难怪诗词写得这么好。走下平安桥,踏上沿河街就来到了望江楼口,门口楹联正是卫照临所作;华灯高挂,客官喧哗,多人打开楼窗观看夜景。华老心道大气豪气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