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这玩意,不似百合,除了细水河河边有外,麦田里多得是。
现麦田里麦苗、野菜和杂草混长。等清明后,还要全家一起下地锄草。现能边挖野菜边就把草给顺手拔了,倒是便宜––野菜卖钱不说,麦苗也能长得更好些。
于是,几乎一夜之间,雉水城的居民发现家门外大街小巷,充满了卖野菜的农人。
惊讶之余,掏一文钱买一把野菜尝尝,结果发现味道竟然还算不错。于是,家常的就买一两把做菜。
由于卖菜的人越来越多,似荠菜这种漫山遍野的大路货,价钱很快就跌成泥了。一文四把,还不够工夫钱。
余财多自第一次发现荠菜卖不完后就一边减价卖,一边让庄子减了送货––毕竟孩子们挖菜也不容易。
如此不过几天,余财多就发现他这店能卖的便只剩了芦蒿。
这年头,还不流行分河段到户。所以自知道芦蒿能卖钱后,河边的芦蒿很快被想钱想疯了的人给挖绝了种。以致现雉水城里还有几个卖芦蒿的,都是家里有骡车,可以到远地野河岸里割芦蒿的。
刘好现在每天天不亮,就去离家三十里的野湖边割四筐芦蒿,然后再拉回到城里卖,一天能得近五百钱。
而李满仓家没有骡车,只有牛车,且每天还要接送孩子,所以,李满仓便只能改卖荠菜这些便宜野菜。
一文四扎就四扎,李满仓如此想:横竖他一天一文不得也要进两趟城。而现今,能额外得二三十钱,有啥不干?若说辛苦,给人扛活不辛苦吗?可干一天,也就五十文。他家现只是挖挖野菜,然后卖卖,就抵半天的短工,够买一斤肉了。所以,这一份辛苦,他和他媳妇认了。
对于李满仓的想法,李高地极力赞成––生为庄户人,只恨没钱,不怕辛苦。
随着菜价下跌,利润减少,这进城卖菜的人便就少了––卖菜的农户中很多人家里都有枸杞这项大出息。他们现在热情褪去,冷静下来,细细一算账,发现为卖点野菜吃这许多辛苦一点也不合算。于是,就主动退出了卖菜行列。
这卖野菜的人少了,而城里人又吃惯了野菜,故而这菜价又慢慢地涨回了一文两扎,然后稳定下来。
余财多觉得这荠菜一文两扎能卖,加上店里问荠菜的人也多,便又让庄子里复了送货。
自庄子开始卖菜后,红枣就不大出门挖野菜了––现她家餐桌各色野菜都有,而挖菜的田地,随着天气日暖,开始化冻,出门就是湿漉漉的烂泥地。红枣不想踩烂泥,穿毛窝也不愿意,故日常便只在庄门花圃、客堂、主院,这些有石板路的地方活动。
李满囤走多了石板路,现今再去高庄村给李满园建房走村里的烂泥土路,便就禁不住想:怪不得古话里说“修桥补路大功德”,这石头路确实利益子孙。
今春庄仆们都在建房,也就罢了。等今夏农闲的时候,他倒是买点石头,让余庄头安排人把庄子里的路也修上一修。别的地方修不修无所谓,这磨坊到客堂这段路,倒是修好了走骡车便宜––不然每天进城送菜的车轮上带的泥会滚得石头路上到处都是,看着着实难过。
作者有话要说:干啥都是一窝蜂,卖野菜也是如此。
这次李满仓和刘好都剩者为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