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糖还好说,教会开始与大领主交易,给他们甜菜种子了。
诺森伯兰制造出来的棉布, 就如同漂洋过海而来的一样好,在花样上却更偏向本土审美,质量说是不相上下都委屈了,明明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个小领地,按理说人力短缺,没有多余的精力来发展这些。
如此一来,局限于诺森伯兰附近的言论也散开了,原来改变是从诺森伯兰的新领主,大主教的外甥,虐猫者男爵开始,他曾在东方游学。
大主教的一些动作很快也被联系上了,推算一下时间似乎也差不多是崔栖潮继承爵位后。
大贵族们好说,诺森伯兰比较偏,地方也小,产出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东西就算优质,也不是独一无二。对中小贵族来说,这就是块肥肉了,即便有教会护着,他们也蠢蠢欲动。
这些都是必然发生的,甚至早就该出现,只是被人工延迟了。
别说崔栖潮不担忧,连诺森伯兰的管事们都不担忧了。
开什么玩笑,诺森伯兰农具大量增加,包括铁质农具,部分养猪法被借鉴到牛马身上,存活率增加,人力被解放出来进行全民军训,现在这些人去倒个粪都排一字队。可以说,服役士兵不多,但所有人都是预备役。
……
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入侵发生在农奴迪伦大儿子的婚礼那天,领主老爷仁慈,免除了所需要缴纳的一切税费,甚至还赠给新人一条棉被。
迪伦的大儿子娶了一名自耕农的女儿。放在以前,这是没法想的,大家都是农民,却也属于不同的阶层。
可是谁叫迪伦家走运,大儿子进了糖坊做工人,每年服役两个月,就能拿到不少好处,除了老爷的报酬,那些甜菜渣足够他换来许多生活必需品,小伙子很快把结婚需要的东西攒齐了。放在以往,打光棍到四十岁也不一定能结婚。
除此之外,他们地里的甜菜收息也很好,迪伦照顾得极为用心。
迪伦家原来住的是茅屋,现在都换成木屋了,大儿子的新房也是木屋。
婚后,他们就是单独的一户了,会在老爷那里登记,自己种一块份地。但是大儿子一点儿也不觉得恐惧,反而对未来充满了奔头。毕竟他在糖坊工作,比其他人多接触到管事和老爷。
在这样的情形下,迪伦家虽然是农奴,境况却比一些自耕农还要好了,这还是指诺森伯兰的自耕农。要和别的领地农奴比起来……还是别比了,诺森伯兰的奴隶可是都有屋子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