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擦黑的时候忽然下起了雪,薄薄的一层,像泛着蓝光的盐粒子,天气太冷,一脚踩上去就听见轻微的咯吱细响。
还不到演出时间,剧院门厅早已人头攒动,工作人员端着托盘为大家分发饮料和点心,大家贪恋着战后的和平局面,格外放纵与快乐,衣香鬓影热闹非凡。
后台兵荒马乱,龙套们穿着戏服,躺在走廊里四仰八叉的休整,有人对着墙壁开嗓练声:“啊——咿咿咿咿——月移花影玉人来——”
专为明星准备的化妆间则不一样,沉重的大门隔绝出两重天地,里面是最寂静的地方。
工人把化妆室打扫的很干净,一丝香水味也没有遗留,周遭弥漫的尽是粉扑和油彩的古朴香气,四周悬挂的戏衣遮掩住了欧式装潢的富丽堂皇,围拢出一片中国式的旖旎幻境。
戏衣做工考究,为了现代的审美刻意改良过,摒弃一切俗艳的色彩,配色简洁大方,白如玉、青如瓷、红如血,远远望去端的是一片鹅黄柳绿,素雅与明艳碰撞在一处,一重重的刺绣和银线,团纹与祥云,帔、蟒、官衣,箭衣、抱衣、水衣、髯口……
细处绣龙描凤、光彩陆离,桌上摆着一张托盘,摆着各色珠翠和水钻,颤巍巍明晃晃,直耀的人眼晕。
莫柳初早准备停当,扮作英俊小生,闷声不语的在一旁整理衣箱,外面传来铿锵一声锣鼓响,小龙套们翻着跟头依次出场,演起了一出暖场的热闹戏,莫青荷不急不缓的准备,勾脸、梳头、贴片子,一身白衣,簇拥着荷花般的脸。
突然响起敲门声,莫青荷放下手里的珠钗,起身去开门。
沈培楠站在门外,手里端着一杯香槟,身上有淡淡的酒气。
莫青荷仰起一张酡红而娇艳的脸:“你怎么来了?”
“阿忆年纪小,怕他紧张,我来看看他。”沈培楠越过他的肩膀朝屋里张望,莫青荷笑着摇头,说真是有了小的忘了大的,嗔道,“当年我七岁正式登台唱堂会,从年三十儿唱到破五圆年,没出正月名声就传了出去,十一岁时就敢等总理家的台子,基本功扎实,什么时候也不怯场,阿忆比我那时还大了两岁,更不能小家子气。”
看沈培楠仍不放心,朝后一努嘴:“那儿呢,自己看。”
阿忆享受特殊待遇,被莫青荷破格带进了化妆间。他的戏在最后一场,但早已耐不住性子,认认真真的备上了,他站在柔软的羊毛地毯上,郑重其事地抖开两条素白水袖,人虽小,架势却足,上半身向后一仰,捧着水袖贴着脸颊,回眸千娇百媚,尖尖的一张玉做的瓜子脸儿,湿润润的一双清水眼,眼底含着情,欲说还休。
好的演员,脸上身上带着相,投手投足都是戏,只这一眼就带人入了化境,沉入那古老的才子佳人和帝王将相的故事里去。
阿忆看不见赶来探望他的舅舅,他谁也不在意,游游弋弋地做戏,一双清水眼半睁半闭,鬓边揾着鲜红的胭脂,眼底有庄重和陶醉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