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替身明珠

大夏京城,

此时也正发生着一场惊人的变故,由梁州而起,南地总督万宝瑞谋逆,引起军中哗变,幸而有卫国侯英明果决,及时调兵遣将,不料逆贼万宝瑞竟派人袭击长公主鸾驾,还掳走卫国侯幼女,妄图以此要挟卫国侯。

幸而卫国侯刚正忠直,忠君爱国,不为逆贼所迫,一举将其镇压诛杀于阵前。

皇帝听闻后大怒,下令与逆贼相关人等全部株连。

以谋逆和谋害当朝郡主的双重罪名将朝中次辅,户部尚书,右厢军指挥使等一百余官员统统下狱,全部处斩。

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惶恐不安。

甚至连宫中皇后太子也受到牵连,只因皇后外家与逆贼万宝瑞有来往通信,还曾收受逆贼贿赂。皇后脱簪着素衣请罪,在殿前长跪不起,却仍旧未能避免被贬黜冷宫的下场。

因奉命平叛以及彻查朝中官员是否有谋逆嫌疑的人都是卫国侯赵堰,很快便有都察院的御史上折弹劾他因一己私情草菅人命。

谁都知道,卫国侯诛杀了逆贼万宝瑞后,并未能寻回爱女,陛下亲封的明珠郡主。更有传言,逆贼在被卫国侯拒绝后,恼羞成怒一气之下杀害了明珠郡主。

卫国侯蒙受丧女之痛,因而迁怒朝中与逆贼串联的官员,大开杀戒,狠辣无情,不论青红皂白就降罪这么多人。

不止朝中如此认为,连民间也流言四起,

被弹劾后卫国侯当即上书请罪,皇帝亲自宽慰,表示信任。卫国侯仍坚持难继重任,正逢宫中传来一道噩耗,太子病逝。

皇后被贬黜冷宫侯,太子虽未被废,但有名无实,未想到没过多久就染上风寒,短短几日就没了。

太子夭折之事令皇帝悲痛不已,似乎才意识到株连太过,总算停了彻查叛逆之事的风波,还追封太子,下葬皇陵,朝堂百官刚松了口气,但皇帝转眼间又将跳的最欢的二皇子林贤妃的娘家狠狠削了一顿,三皇子和四皇子的母亲也因为在太子陵前不敬而被贬为低等嫔御。

绝了那些人想从皇后太子倒台一事中获利的心思,瞬时半死不活,噤若寒蝉。

这场风波还未完全消散,陛下心腹当朝重臣卫国侯,自言无力再执掌兵权,上书卸甲归田,再次吸引了朝野上下的目光。

长公主幼女明珠郡主被掳后,至今未寻回,十有是已然遇难。卫国侯蒙受失女之痛,无心栈恋权位,这理由也说的过去。

皇帝一再相劝无果,也只好收回了兵权,并且连连降恩卫国侯和昭华长公主,不仅增加了长公主的封邑,还下令卫国侯世子承袭爵位不降等,次子赵言蹊授正四品县伯爵位。

卫国侯刚出宫外,想起与陛下的那番浅谈,纵然面上不显,但心中也是苦笑。

自陛下登基以来,卫国侯府便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便是他想低调也低调不下来,这次彻查逆贼谋反株连一事,卫国侯府就不知担了多少骂名,成了朝中百官的眼中钉。

他难道不知道那些降罪处死的官员有的无辜,罪不至死吗?但真正要诛杀他们的人是皇帝。那些人或多或少在陛下还是皇子时,站错了队,支持别的皇子夺嫡,还给陛下使过不少绊子,陛下初登皇位时顾惜名声,又因为朝中势力根深蒂固,互相牵扯不好处置,如今正好有名正言顺的由头将他们一个个拔除,重新选拔自己的心腹官员。

陛下为巩固皇权,连至亲骨肉都能牺牲。

若非陛下忽视,一个十岁的孩子,尚有太子尊位,怎么会无端在深宫中染上风寒,悄无声息的病逝了呢。

卫国侯也有些心冷,更觉得在宫中时陛下与他谈起挚友情谊,有些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