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孟立君点了点头,看来这位司机是实实在在生活在婆娑世界的人。
明华之前来燕大,虽然名义上是学术会议,但实际上就是捉鬼。
不过话说回来,明华的这一面确实没必要在普通人面前展现。
“那你们住持平时会生气吗?”孟立君又问。
司机摇了摇头,“住持的境界很高,怎么会生气。”说到这里,司机好像想起来了什么,补充道:“不过住持确实生过一次气,虽然没怎么表现出来,但谁都看得出来住持生气了。”
“哦?什么时候?”孟立君毫无自觉地问。
“你去本堂里的那次。”
“……”孟立君乖乖闭嘴。
回到畅春园宿舍时,李奕博不在,宿舍空荡荡的,让人感到一丝寂寥。放好行李,孟立君给郑老师打了一个电话,没有接通。看了一下郑老师的朋友圈,他这才知道郑老师去了英国,作为访问学者在流津大学做学术交流。郑老师曾经提过,流津大学有一位姓冯的教授研究新儒学很厉害,一直都想招来燕大,也不知道这次过去这件事会不会有进展。
孟立君给郑老师发了一封长邮件,说自己在写论文上面遇到了较大的问题,希望等郑老师回来能够详细谈一谈。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明华事先给郑老师打过招呼,这次郑老师的态度不像上次那样坚决,而是让孟立君先自己想一想方向。
但即使郑老师同意孟立君重新换方向,也足够让他头疼的。孟立君从本科开始就学习宗教学,在研究生阶段更是将方向集中在了民间信仰上,到博士了再来换方向,显然也不太现实。
孟立君在图书馆泡了两天,也没有找到感兴趣的内容,反倒是头发掉了不少。学妹约他去吃饭,他也完全没心情,丝毫没察觉人家学妹是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才约了他。
第三天,郑老师从英国回来了,并带回了一个好消息。流津大学的冯生教授将作为燕大哲学系的外聘教师,从下一学年开始来燕大执教。
冯生教授研究的新儒学和传统儒学不太一样,它是结合儒、释、道三家的理论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全新的诠释,从而肯定中国传统哲学也可以发展出民主和科学等现代思想。新儒学在国内也有许多学者研究,但国内对于宗教哲学的态度远不如西方重视。像哲学、神学等专业,在西方高校是贵族专业,但是这类专业放到国内,却很容易陷入找不到工作的困境。
孟立君主要研究佛教对民间信仰的影响,和新儒学的联系并不是很紧密。但是在目前完全找不到方向的情况下,能够多接触一些顶尖的学者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孟立君有个研究佛教史的师兄,叫丁伟超,也是郑老师的博士生,马上就要博三了,论文还没有开题。郑老师让丁伟超转告孟立君,这周五他要去四川参加一个寺庙的圣象开光仪式,打算把他们俩都带上。
虽然郑老师最主要的身份是燕大哲学系主任,但实际上他是研究佛教哲学出身,在佛学界内也很有人脉。一般出席这样的仪式,郑老师的出场费至少是六位数起步。
孟立君事先不知道具体的目的地,只是被告知周五早上十点在机场集合。当他来到机场时,才发现除了郑老师和丁师兄以外,研究近现代佛教的赵副教授和研究早期大乘佛教的周助教也在。
“我说,这不是郑老师的私人活动吗?”孟立君找准机会,悄悄问丁伟超。
丁伟超个子不高,身材偏瘦,小小的眼睛藏在厚厚的镜片后面,总给人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
“那个庙离峨眉山不远,郑老师的意思是,带老师们去峨眉山实地考察一下。”
“……那再怎么跟周助教也没关系吧?”
“花钱还需要理由吗?”
“看来拨给系里的款又找不到地方使了。”
“嘘!”丁伟超皱着眉瞪了孟立君一眼,“你倒是小声点,机票不想报销了吗?”
孟立君立马闭嘴,默默地走进安检通道。
在排队检票登机时,身旁的商务舱通道走过了几名坐商务舱的客人。孟立君生平坐过两次商务舱,都是和明华一起。
看来燕大虽然有钱,但还是没有白云寺有钱。孟立君随着队伍往前走,心想那个和尚整天都往外跑,也不知道花了白云寺多少香火钱。
当孟立君走到地勤人员跟前时,商务舱通道又走来了一个客人,地勤立马让孟立君稍等,先让商务舱的客人检票。
孟立君站定,等着旁边的人先走,但下一秒,从旁边伸过来的拿着商务舱机票的手就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手腕上缠着几圈念珠,再往上是黑色镶金边的袈裟。孟立君抬起头来,一张熟悉的脸庞映入眼帘。
“明华?”孟立君吃了一惊,“你怎么在这里?”
“赶飞机。”明华似乎一点也不惊讶,还是和往常一样,气定神闲地说道。
孟立君打量了一下周围,发现明华是孤身一人,不像之前出门会带几个年轻和尚。这时,检完票后的明华径直往廊桥走去,孟立君连忙把票递给地勤人员,跟上明华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