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有一度我和整个联络网失去了联系。联络网是我父亲迁到南方之后耗心耗力筹建起来的,它遍布整个北区,甚至包括了南区一些城市。一开始他利用汤氏制药在各个地区的销售和运输资源,偷偷帮助那些想要离开却没有能力的人偷渡到和平区,顺便解救在南区被欺辱和奴役的第一代复制人。后来,他帮助过的人类和复制人也有一些加入到联络网中来,成为这环环相扣中的一个结,何云就是其中之一。

父亲是一个极度理想化也极度偏执的人,他只做他认为对的事情,从来不考虑任何后果,就像母亲,就像这个联络网。这大概就是他的“放纵”。他无法预料到,在他死去之后的第四年,叔父汤嘉善会为此差点招来杀身之祸,我会因为联络网传来的一个关于“拔刀行动”的消息而重回枫市。

失联的那一段时间,我生了一场大病,好在一个善良的神父收留了我们,让我们在教堂里打地铺,提供一些基本的药品,并且为我祈祷。病得最严重的那一段时间,我好像失去了意识,神思像漂浮在空中的风筝,线的另一头垂向雾气深重的地面,偶尔拉扯一下,力气并不大。我听见祝愿一直在我耳边唱歌,唱我们一起听过的老歌,也唱一些赞美诗和祝祷曲。风筝飘啊飘,不知时日,却终究是落了下去。那牵线的人留给我一个高大模糊的背影和靴子踩在落满松针的泥土上的声音。

祝愿说我睡了整整一个月,而再次动身上路就是已经是夏天了。战局似乎发生了扭转性的变化,新闻报道中频频出现“人类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的字眼。我终于到达了允城,住进了当地汤氏的产业中。仅仅一个小时之后,我接到了堂哥汤钰打来的电话,他询问我的近况,对我嘘寒问暖,让我有任何需要一定第一时间通知他,末了他欢欣地告诉我,叔父回来了。

对于失踪的几个月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都默契地绝口不提。

在允城休整了半个月,我的身体基本恢复了正常。于是我告别祝愿,一个人坐上了去首都的航班。

这是我第一次去首都,这个古老而繁华的城市于我而言是十分陌生的。这里并没有沾染太多战争带来的肃穆,除去因为避免基因污染而铲除的城市绿化,似乎和战前没有什么区别。我在首都住了半个月,收过到汤钰关于“行为应该更谨慎一点”的委婉建议,也一日三次的被祝愿催促返程。新闻里不可避免地听到他的消息,前线军置之死地而后生,人类文明的火种终将被传续下去。

九月,得胜归来的前线军上校李艾罗,将于本周六接受领袖授勋,然后和未婚妻莫莉莉完婚。一切都到了尘埃落定的时刻,那个问题问与不问,也没有那么重要了。我打电话告诉了祝愿离开的具体时间,她终于不再向我发火。确定好一切之后,我再次漫无目的地走上街头,第一次走到那个我极力避免去的地方。

首都博物馆是座被几何线条包裹的现代建筑,那个“第三根门柱”所指到底是哪里,我也想不明白。在展区闲逛,漫不经心地欣赏那些好不容易保留下来的艺术精品。它们被当做珍宝,小心翼翼地收藏在充满惰性气体的展柜里,却远比展柜外的人类更坚硬。它们经历过无数次战争,眼前的这一场并不会尤其特别。

一路慢慢看过来,人类文明的历史飞快地翻页,我竟然在一件藏品的展示面板上看到了捐赠者的名字,那里清楚明晰地写着:汤宁,枫市人,2035-2054。展品是一件犀面鸟身青铜笔洗,我曾在叔父的书桌上看到过。

这让我感到十分错愕。我询问展厅旁边的讲解员,她说这件展品是上个月才收藏进青铜系列展中,捐赠者的委托人秘密送来,说是希望捐赠者的名字被永久地留存下来。多余的信息她不再透露,或许也就仅仅知道这些吧。

我失魂落魄地走出展厅,停在大厅角落的吧台旁边。靠着墙站了一会儿,我坐下来,点了一杯红茶,是那种合成的、充满了陈茶的苦涩味道的东西。我毫无目的地把眼神投向远方,投向高大的穹顶和复古的廊柱,投向大厅中央高悬的巨幅山水画卷。

博物馆里人很少,少到好像只有我一个。脚步声清晰有力,我看到他走过来,像做梦一样。

他在我对面坐下来:“你竟然敢来。”声音涩渍,下巴上似乎添了新伤。

“是,Allen,我来了。”

如果他愿意,我在允城的所有行踪,我在首都的一举一动,他都可以知道得清清楚楚,没有什么值得掩饰。我想了一会儿,终于说:“既然你不想我来,为什么要说那些话?”

李艾罗很沉默,一直低头看着自己的手。他说:“……因为那个时候,我也并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