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好友列表,手指间翻不了三页就到头了。他的微信好友构成十分简单,经纪人,老板,若干公司同事,若干同行熟人,没有什么脱离工作关系的存在。
原本还有母亲那边的亲戚,可随着孟咏芊越来越不认识人,再加上他本人又性格孤僻,和亲戚们也早就断了联络。
可是最近突然多了个名为霍止的人,那个和他性格完全不一样的人,硬生生地占据着他微信好友的一席之地,闯入他的生活。
思绪正乱着,手机突然震了一下,是一条新的微信消息,他点开,是霍止发来的。
“我以为你得纠结一下午才通过呢,真乖。”随后还加一个露着大白牙的笑脸。
尹里的视线在聊天页面停留了几分钟,才找到一个“握手”的表情回过去,活脱脱一副远离网络社交十几年的形象。
霍止没再回复,过了十几分钟,尹里才松了一口气,躺在沙发上翻看霍止朋友圈。他自己已经好多年没发过那玩意儿了,毕竟,得有朋友才有兴趣发朋友圈啊。
新加好友霍止也在干着同样的事儿,大概通过屏幕了解一个人已经成了当代社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尹里的朋友圈十分贴心,仿佛怕他耽误工作时间似的,点开只有一条动态,估计还是最初申请账号后发的,分享的是一张吉他的照片,看日期,已经是六年前了。
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啊,才会连对自己生活的期待都没有。
而另一边尹里的感受就截然不同了,虽然霍止发动态的频率也不算很高,但胜在坚持,这么多年的积累,够尹里看上几个小时的。
从朋友圈里看到的霍止,跟他亲自看到的霍止,没什么区别,不过是通过点点滴滴的日常,在他乐观开朗的外壳上增加了更丰富的血肉,是表里如一,对生活很积极的一个人。总之,就是与他完全相反的一个人,他打开好友页面,为霍止添上备注——反义词。
五月末,北方天气已经开始热了。
因为拒绝了领导的提议,“不识好歹”的霍止只能接受一些原本不该承担的任务,比如出差。
忍不了长期的分别便不得不感受短期的别离,霍止被派到更热的南方城市去参加费力不讨好的经验交流会议。
出差的第二天,五月的最后一个礼拜五,照例是尹里演出的日子。
霍止没有跟尹里说过自己出差的事情,所以上台后在那个位置没看到霍止,尹里心里没来由地生出一丝失落,这好像是见过霍止之后对方第一次没来看他的演出。
尹里在舞台坐着,明明是在专心唱歌,眼神下意识却忍不住去寻找那个人,他也不知道自己在期待什么。
要唱最后一首歌了,霍止还是没有出现,演出的第七年,尹里头一次发觉这个场所剩了一个位置会显得这么空。下台前他甚至忘了说“下次再见”,心里的情绪不知不觉影响了他的行为。
一个人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他抱有了撇开自身的幻想。
你看吧尹里,就不应该有任何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