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那个导演支支吾吾的,只敢回答:是想以望月君为主打,所以还没开始联络其他受害人。
慈郎很是失望,但伊集院却并完全不惊讶,分析直白得都有些露骨:
他说,慈郎的案例受到关注,是因为慈郎的脸,和与政治家扯上桃色新闻的关系。这些关注并没有在庭审中给慈郎带来半点好处,反而还让慈郎受到全社会的羞辱,因为媒体关注这件事并不是为了给慈郎平反,而只是单纯地炒作恶俗八卦,所以慈郎根本不欠其他受害者什么,单从这一点,就能看出那个导演是蓄意引导慈郎产生愧疚心态,居心不良。
他还说,那个导演将这个纪录片的主打设定为慈郎,就更站不住脚,慈郎的案例牵扯了八卦新闻,确实很受瞩目,但案例本身不够有代表性,慈郎从本心来说是很无辜,可虽然慈郎不知道那是巨额贷款合同,是被春日美怜和岸尾诚连手诈骗,慈郎当时签字的意图却确实是帮女友贷款,证据俱全,按照现行法律判刑没有任何问题。这条法律是为了保护债主利益,最大争议在于不知情/被威胁被告人如何证明对借款不知情/被威胁+贷款非自己使用,慈郎并不属于这里的‘完美受害者’,将慈郎推出去,只是用他这张脸作为卖点,让他去迎接另一轮羞辱而已,这种从基调就走偏的伪关注,对其他受害者帮助不大。
这已经半个月前的事,伊集院不是没有印象,只是不知道慈郎怎么会在这时想起:“然后呢?”
慈郎继续说:“那个导演是个满嘴谎言的骗子,但是,‘纪录片’和‘想做些什么’的概念,启发了我。我一直在犹豫,因为之前的绘本,是适合所有人看的,儿童看起来也不费力。可是这次,我想画一本更偏向成人的绘本,我想把那些孤独的、感到格格不入的、但最终还是能抓住一线希望的时刻都用故事讲述出来。我犹豫,是因为我觉得,我有很多问题,却给不出答案。
“比如说,因为我不承认我犯了罪,我也讨厌狱友那些不把犯罪当回事的聊天,所以我排斥前科犯,我觉得他们不值得原谅,我知道这是歧视,是不对的。但是刚才那个歹徒,似乎是和我在一个监狱服刑的狱友,我看到他时,我还是忍不住想,他果然没有改好,果然又犯罪了。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却还是难免冒出错误的想法、甚至做出错误的事,我很迷茫。然后我又想,是就我这样,还是每个人都曾感受过这种迷茫?”
如果让伊集院来说,这并非什么错误,只是不那么正确的人之常情,真正善良的人容易对自我苛刻,但他没有打扰慈郎,只是让慈郎继续说。
说到这里,慈郎的语气变得坚定起来:“然后我突然意识到,我想画的,并不是这个问题本身,因为这是我的经历、是我才有的问题,大多数人都没有被设计入狱的经历,他们是很难对这个问题产生共鸣的,就好像你上次说‘不具有代表性’,我想画的,恰恰是这种迷茫,是‘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却还是难免冒出错误想法’的迷茫,是‘是就我这样,还是每个人都曾感受过这种迷茫’的迷茫。”
慈郎转过头,看着和臣,眼睛里满满都是爱意:“初中时,我常常感到格格不入,觉得集体主义很可怕,我怀疑自己是个奇怪的人,那时,是你告诉我,这些迷茫是正常的,你说我只是善良。如果没有你,我在心里一直很害怕,会一直怀疑自己。所以,我想把我所有孤独的迷茫都画出来,或许它可以告诉其他正在孤独的人,告诉他们,他们的迷茫是正常的,他们并没有那么孤独。但是,这样一来,或许这本绘本不够商业化,或许我根本画不好它,或许不能像猫&狗那样赚很多钱还给你……”
就是这个眼神,伊集院想,初中时,慈郎用来望着他的,就是这样的眼神。如果他不曾被望月慈郎用这样的眼神注视着,他或许不会是今天这样的伊集院和臣。
“那无关紧要,我已经在期待了,”伊集院打断慈郎变小了的犹豫话音,他抚上慈郎侧脸,拇指爱怜地摩挲着颧骨,“画吧,我想看。”
慈郎转过身来,情难自禁地抱住伊集院的脖子,把脸埋进去,像狗狗一样,用鼻尖去磨蹭伊集院。
伊集院用那冷漠的声线,暗示说:“不过,你无论如何都想补偿我的话,用布丁就可以,上次那样。”
慈郎抬手就捶了他一下。
上次他们吃布丁,伊集院要慈郎自己动手喂猫,这个“自己动手喂猫”的意思是让慈郎自己把布丁涂在身上,不准重复涂在同一个地方,然后大猫会把布丁舔掉。
结果,那个导演支支吾吾的,只敢回答:是想以望月君为主打,所以还没开始联络其他受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