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体系内的选择只有这些,权利的金字塔就是这样,越是往上留给下方的人的选择就越是稀少。
他与所有未能走到最后的人一样,不够卓越并非他失败的理由。
恰恰相反,错误的时间才是他们与那个位置擦肩而过的最大原因。
但帝国自有它的惯性和规矩。
两任帝国海军俄尔普斯星区主官期满,又在任内主导参与了一次超大型的帝国战役。
不论是功勋还是资历,都无可挑剔,帝国于情于理都必须给予他对应的奖赏。
胡安要升官了,但讽刺的是得到的奖赏就是远离奋斗一生的海军。
在余生里享受荣耀和物质上的奢华,然后安静地等待死亡,就是他最好的归宿。
他当然不会认同这种讽刺的命运。
而这,也是他对哈桑星区的后续殖民事项充满了规格以外的热情的缘故。
加尔文对此心知肚明,也默许了他的僭越。
胡安的忠诚和勇毅已得到过证明,纵使个人的权力欲望过于强势,也不过是微小的瑕疵;
他和他的家族值得一个星区总督的任命,尤其是这个星区刚刚经历了一场毁灭性的战争,正处在百废待兴的阶段。
加尔文其实早就拟定了这份任命文件,那枚新鲜出炉的至高领主大审判官的印玺也早就用过。
星区总督在帝国高层的视野里,战略价值和政治价值都远不如星区舰队司令重要;
这种地方性官僚的任命,在任何一名外出巡视的至高领主眼中,都属于可以乾纲独断的范畴之内。
更别说这个星区本就是加尔文亲手收复,于情于理帝国的内政部对这种行为也不会有任何的意见。
但他还是选择保留态度,没有直接将这件事告知胡安。
因为他担心太早地告知,会让人事变动带来的影响转向不可控的方向。
这里是他的根基之地,不由得他不重视其中的一草一木。
而且俄尔普斯的地缘态势过于密集,四大星区互相守望的地理环境,让这些星区在面对外来威胁时彼此援助、休戚与共,成为了事实上的扇区级别的大号政府。
他们的经济圈也是依照着这种生态关系在布局。
面对这样的一个庞然大物,加尔文不得不在人事工作上慎之又慎,在没有确定最后的方案之前,所有的人事变动和他自己的态度,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外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