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周一季末和莫狄一起来上班的时候,还在反思自己怎么就如此没有原则、意志力不坚定地被拉低了工作效率。

“你以后写完报告就赶快发给我,不要拖。”季末头也不抬地说。

“我要是提前给你,你周末就更忙了。你早上工作,晚上睡前也工作,要是再看这个报告,你一天就不用干别的了。”莫狄也没看过来,两个人各自盯着自己的电脑隔空交流。

“……”季末抿唇,凉凉道:“我是你上级,安排给你的事情你照做。时间耽误不起。”

莫狄的精神力飘了过来,季末没有理会,低下头去看报告了。

第二份报告的名字是《案例一&四对比分析》。

第四个预知事件其实很简单。

在这份依旧使用化名的案例中,3012年冬,在某大型购物中心,残疾人H突然从轮椅上摔了下来,Z和周围人上前帮忙。将H抱到轮椅上的时候,Z突然产生了第四个预知事件,预知到这天中午H会在午饭时过敏,引发哮喘身亡。Z确信预知事件指的就是今天,是因为H的衣物是同一套,而且购买的物品也是现在放在轮椅上的那一堆生活用品。

Z于是决定陪同H一起吃午饭,看看预知事件是否会因为人为干预而产生不同的结果。Z礼貌征求了H的意见,对方高兴地答应了。在路过药店的时候,Z买了脱敏药。

午饭时,Z主动询问了H的过敏原,然而H说自己什么都不过敏。Z就按照常识,避开了常见过敏原,点了菜。饭吃到一半,H还是过敏了。Z立刻给H吃了脱敏药,然后打了急救电话。H被送到医院,救了回来。

这是一个成功被改变的、没能实现的预知事件。

季末先看莫狄简要列出来的结论:

1.推测预知事件需要一个有明确条件的触发机制,比如身体接触,但是案例一「世界毁灭」目前的触发情况不详,有待查证。

季末在心里叹气,他也想查,查不了,他爹他妈他哥全死了,连个能记得他小时候的人都没有。

2.案例四的时间锚点十分清晰,相比之下,案例一还需要继续挖掘时间线索。

3.预知事件是可以被改变的。

4.案例四在结束之后,并没有以预知梦的形式重复,Z当天晚上的梦境是案例一。可以合理推测一旦预知事件被改变,就不会再以梦境重复;而未改变的则会继续重复,直到实现的那一天。

5.对比预知的画面和Z的现实举措,唯一的差别在于Z购买了脱敏药。如果Z没有买脱敏药给H服下,那送到医院H一样抢救不回来。可见购买脱敏药这件事是一个trigger,一旦扣下扳机,预知事件就会朝不同的方向发展。

……

季末滑动滚轮,他对莫狄说的“扳机”这个概念很有兴趣。他往下读着,莫狄给“扳机”单独列了一个章节。

“关于trigger这一概念的构想,初步假设是一个能够影响事件发展的关键子事件,这个关键子事件可大可小,在案例四中就是购买脱敏药,然而案例一的trigger也许会更大,亟待研究。”

“trigger存在的表现:由于案例四持续太短无法验证,但如果有另一个耗时更长的案例,也许能够印证这个猜测——一旦扣下扳机,预知事件就一定会被改变,那么一定不会按原先既定路线实现——因此Z从pull the trigger的那一刻起,就不会再有该预知梦了。(前提是trigger与预知事件的实现日不在同一天)”

……

季末看着这几行字,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有什么东西呼之欲出。仅有的另一起没有实现的预知事件,他回想着……

确确实实存在这样一个trigger。从他扣下扳机的那一刻起,他就再没有做过那个预知梦。

不过那个案例……现在给莫狄,也许并不是合适的时机。

季末飞快读完剩下的报告,抬头对莫狄说:“做得不错,这个trigger的构想我之前没想过。”

莫狄笑了,他腿边的混血狼摇着尾巴。

“接下来我要给你案例二,你好好看一看案例二中,Z到底错过了什么trigger。”

案例二是季末父母在他高考当天身亡的案子,一直是由白海青整理的。

莫狄摩拳擦掌:“那有ddl吗?”

季末头不抬眼不睁,核查着要发的文档,“尽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