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何人所作?”

张小北摇摇头,“这个我也不清楚。”

几人听了均是垂头丧气的,不过能看到这么一副好字,也算没白来。

说着大白走了进来,竖着尾巴喵喵的往张小北脚下钻想去喝水。那几人的目光瞬间被这只白猫吸引了过去,眼睛跟随它来到张小北脚边。

其中一人眼神一亮,三两步上前盯着大白喝水的碗。

“这这这……你们快看这儿。”

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顿时都身子一征。

“小老板,这碗是?”程老爷子指着那瓷白的碗问他,只觉得心跳加速,口干舌燥的。

“就……碗呀。”张小北有点不太明白他这话里的意思。

“不是,我的意思……”程老爷子压住自己如海浪般翻涌的心绪,好好整理了一番错乱的语言,再次开口道:“你这碗是从哪来的?我能看看吗?”

“可以呀,就是集市上淘的。”

等大白喝完水,张小北将盘子端捡起来,收拾干净这才递过去。

程老爷子双手在衣服上蹭了蹭,面皮紧绷,很是小心谨慎的接过来,轻轻放在一边的桌子上。随后几个人又掏出放大镜,开始上下左右地研究了起来。

过了一阵,一个带着黑框眼镜的老爷子指着碗到张小北面前,“小伙子,你这个碗,我要是没看错的话,应该是是北宋定窑白釉印云龙纹板盘。”

张小北没有露出他们想象中的吃惊与惶惑,反倒噗嗤一笑,“你们应该看错了,这个真不是。”

程老爷子见他不信,眼睛睁得浑圆,急忙道:“小老板,这个人可是都林大学历史系的教授呀,他说是那八九不离十了。”

老教授脸上挂着淡笑,并没有因为张小北的质疑出现任何不满的情绪。

“小伙子,我是历史系的教授,但也没老程说的那么厉害。只是我主要的研究方向正好是瓷器罢了,字画是我的爱好,鉴别不出来真假与否,我只知道你这幅绝对是好字。这个碗,是真碗。应该算是目前留存至今保存比较完好的了,价值不菲。”

老教授话说至此便止住了,除了一个研究人员对文物的尊重,还有自己爱惜的私心夹杂在里面。他觉得这样一个北宋的磁盘,不应该拿来做猫碗,实属有些浪费。但这毕竟是人家的私人物品,他无权干涉,只能将瓷盘的价值告诉他,让他再好好斟酌两下。

张小北看了看他,又看了看碗,心里翻江倒海。这碗按理来讲也不会是自己时空的,怎么就突然成了北宋的,他不知该怎么跟老人家解释,便道:“这……只是我集市上随便买的,就算它是北宋的,给猫喝水也没什么,反正摆那也没什么用。”

老教授见劝不住他,只好无奈的摇摇头。程老爷子却固执的很,还想上来说点什么,硬被老教授给拉了回去。

从那后,程老爷子和他那几个老伙计每天都来小卖部看字,顺便围成个半圆看猫喝水,边看边叹气。张小北正好笑的看着这幅奇异的画面,一位顾客走了进来。

“你好,请问这是南林村吧。”

张小北头都没抬,“藤蔓在后山,出门右拐跟着指示牌走就行,厕所也在那里。”

这段时间早就把他练出来了,因为临近村口,又是个小卖部,所以问路的都先往他这跑,不是问藤蔓就是问厕所。

回复完张小北便没再管了,结果等他转过头来,那人还站在他面前,笑着看着他。

“你好,我是咱们都林市电视台的记者,今天是来南林村做专访的,我想问下咱们村支部在哪。”

张小北脸一热,伸手给她一指,“那,不好意思。”

“没事,多谢你帮忙。”说完扭头上了门口的车。

张小北看那车上确实印着都林市电视台的字样,便赶忙给夏松风发消息通风报信。

夏松风收到消息时正在地里转悠,现在村里种草莓的人多了,人多就容易乱。他生怕品质出了什么问题,所以这段时间没事就到地里看看,算是变相的监督。

看到有电视台要来采访,夏松风并未表现出多大的吃惊与错愕。因为前段时间有人冒充报社来村里说是采访,张口闭口都是问他种草莓的流程。什么苗从哪儿买的,肥料从哪儿进的,每个步骤都是怎么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