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一帮随军出战的和尚当机立断,竟是直接反戈,一个个抄起戒刀,骤然发难,斩下了身边胡人军官的头颅,顿时让晋军都目瞪口呆起来。

刘裕嗤笑一声:“果然好决断!”不过,他也没真的对佛门如何相信,谁知道佛门背地里头还做了什么事情,因此,只是吩咐继续进攻,至于进攻过程中会不会误伤那些及时投诚的和尚,那就另说了!

洛阳一战,足足持续了近一天,最后,即便是晋军也精疲力竭了,但是,胡人却几乎全军覆没,死伤惨重,最后一个个已经全面崩溃,直接跪地投降。赫连勃勃本想要带着心腹亲兵逃窜,却被几十个和尚围攻,最终力竭而亡,当然,临死反扑,也带走了七八个和尚的性命!赫连勃勃一死,他那些亲兵发动了自杀式地袭击,最后都战死了。这也是难免的事情,胡人军法严苛,上下之分非常严格,首领战死,手底下的人就算是活着,回去也要被治罪,还要连累家人,尤其,作为亲兵,对他们的要求更是严格,在这样的情况下,战死显然是最好的结局了。

对于投降的胡人,其实刘裕也没有斩尽杀绝的意思,这些投降的胡人最后无非就是被送去矿山还有要开挖清淤的河道那边去做苦役,当然,这其实也仅仅就是将死刑变成了死缓而已!要知道,苦役不是那么好做的。如今挖矿已经开始使用火药,因为矿山上用的多半都是战俘或者是那种奴隶,因此,大家也懒得搞什么安全措施,最重要的是,负责矿山的人其实也没这个意识,和这方面的知识。也就是估摸着地方放置一定的火药,然后就直接爆破,要是选的地方不好,导致了塌方什么的,那也只能算他们命不好了!

战场上弥漫着浓厚的血腥味,那些还有余力的晋军已经开始打理战场。同袍的尸体也收敛起来,回头火化之后要带回去,受伤的士兵也需要救治。而对于敌人的尸体,他们毫不犹豫地割下了这些胡人的头颅,遇到胡人中受伤的,也是干脆补上一刀,砍掉首级,这些首级会在洛阳城外垒成京观,还要刻下石碑作为纪念!

刘裕站在高处,看着已经初具规模的京观,他长长地呼出一口气,露出了一个轻松的神色,低声说道:“快要结束了!”

刘裕身边随行的人也都露出了同样的神情,没错,这一切都快要结束了!鲜卑人在此次大战中几乎损失了大半的兵马,甚至因为这些青壮的死亡被俘,可以说是人口都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断层,就算刘裕不去赶尽杀绝,也得有个几十年才能缓过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已经不能再将实力浪费在与刘裕的战争中了,他们必须干净收拢族人,返回草原,占据曾经的草场,要不然,便是草原上,他们也不会有立足之地了!

那些临阵倒戈的和尚们倒是想要求见刘裕,刘裕却直接将他们晾在一边,佛门搞出这么一手来,刘裕心里却觉得比较恼火,这也太能趁热灶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佛门的处置难免需要斟酌一些,毕竟,人家也算是迷途知返,杀敌有功之人,自然不能如同之前一般了。

不过,刘裕显然也不想饶恕佛门,因此,就决定先晾一晾,然后在决定该如何对付佛门。

刘义瑾倒是很有经验,无非就是搞宗教管理,狠一点的,直接废去那些佛陀菩萨的信仰,叫他们如同道教一般,立自家的祖师为佛祖菩萨,上头的师祖们做金身罗汉。这么一来,佛教自然也就分裂了,不复这时候的团结。

不过,刘裕既然没有问,刘义瑾也就没有跟刘裕说。刘裕如今已经不是年轻时候了,他如今城府愈发深沉起来,虽说不至于刚愎自用,但是,一贯都是个很有主意的人。刘义瑾对自个的定位也就是技术人员,平常根本不想要插手任何政事,而且也没这个必要,他顶多随口透露一些自个的想法,以刘裕的本事,自然会想出相应的办法来。刘义瑾与其在刘裕身上下功夫,还不如没事去潜移默化一下刘义符呢!

洛阳城外的战事刚刚结束,洛阳城就直接投降了,大家都不是什么蠢人,洛阳城固然算得上是坚城,但是面对刘裕的大军并无还手之力,若是真的死战不降,这年头屠城也是正常的事情,因此,虽说投降之后,洛阳城内许多世家贵族都要沦落成平民了,但是只要家里人还在,各种典籍经义还在,总能再次兴起,而若是引得刘裕直接命人洗城,那就真的要尘归尘土归土了!

洛阳城内,曾经的皇宫如今几乎就是一片断壁残垣,毕竟,自从东汉之后,历经多个政权,也历经了多次战乱,光是胡人,在洛阳肆虐的次数就不少,没人在这里定都,自然也不会有人耗费那个时间和金钱修缮皇宫。

不过,刘裕在看过了洛阳的情况之后,已经打算回头在洛阳定都了!因此,重建皇宫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过暂时,他也只能先住在洛阳太守的衙门里头。

一直到刘裕在太守衙门住了好几天之后,被晾了一段时间的佛门才得了召见,刘裕也懒得听这些和尚说话,直接就下达了对于佛门的处置。他根本不认可佛门那所谓的弃暗投明,毕竟当时其实晋军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他们顶多也不过就是见势不妙,先投降了而已!投降的人就是战俘,因此,也没多少资格跟刘裕讨价还价。

刘裕的处置也很简单,当和尚可以,你得先考个度牒出来,考不过去,那就是假和尚,要么回去继续念经学佛,要么,就老老实实做个普通百姓。按照刘裕圈定的考试范围和合格线,能考上度牒的人,起码都能做个小官吏了!

除此之外,刘裕严格规定了和尚的数量,是按照各地的人口和经济情况分的,和尚与普通百姓的比例要达到一比两万,也就是说,两万个人里头才能出一个和尚。比如说,像是那等下县,最多只能有两个庙,两个庙里头的和尚加起来估计也就是两位数的样子。而各个寺庙也可以有自个的私产,也是按照和尚的数目来的,一个和尚最多只能分配三亩地作为寺庙的自留地,自己耕种,不得租给佃户,否则的话,直接收为公田。而哪怕是规模最大的寺庙,所有的田地也不能超过五十亩。要是有信徒捐献,那么,这些土地就得交相应的田税,土地越多,田税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