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潮涌动,李言不是不知,却只是冷眼看着,并不干预。
诸子之中,皇帝最赞赏的是皇三子李沦,虽然文武之道上不如他的兄弟们出色,但胜在心性沉静,孝悌宽厚,很识大体。
皇后一看见李澜就恨不得上来撕咬两口的样子让李言从未考虑过将皇位交给李源,否则他百年之后,谁知道李源母子会怎样对待他视若珍宝的爱子。
他虽然看不到身后事,但汉高死后,吕后是怎么对戚夫人和赵王如意的,李言知道得很清楚。
抬举陈妃也不过是为了调开那对母子的视线,免得他们如蝇嗜血一般紧盯着李澜不放。
他是经历过争斗的人,自然知道,越是争斗的时候,人便越是容易露出弱点来,到时候寻了错处将李泾和李源一并发落了,再立李沦为太子也更名正言顺些。
他是在谢别府上同谢别说这番话的。
今日是谢别的生辰,李言忽然起意,想带从来没出过宫的李澜出宫玩玩。正好想起这一茬来,于是正设宴款待亲友的丞相府,陡然间就被一大队御林军围了起来,不知道的还以为谢别犯了事,众宾客面色惶惶,只有谢别饮酒如故。
"无妨的,想来是陛下要过来。"当朝丞相这样若无其事地安慰众人,眼神投向坐在他身边的那个年轻人,见到一脸的镇静自若,越发欣慰,温和地问道:"凡思可曾见过天子?"
俊秀的年轻人穿一身绿袍,俨然官位不高,闻言起身,对谢别执礼甚恭:"回禀师相,学生只远远窥瞻过圣颜几分。"
谢别叹了口气,说:"陛下不喜欢与臣子亲近……也不独是臣子,除了楚王,他同谁都不算亲近。一会儿陛下来了,你就跟着随侍罢。"
年轻人的眼睛亮了亮,他重新行了个礼,郑重拜道:"多谢师相提携。"
他这边师生相得,本就不多的宾客就坐不住了。皇帝阴沉刻薄,又不是很讲道理,大臣们都不是很愿意面对皇帝,何况皇帝向来不喜臣子们私下过从甚密的,虽然是谢别的寿辰,但并非是逢整的寿数,是以各自面上都显得不安。
谢别仍旧是那副样子,春风春水似的温柔从容,善解人意地以要接待圣驾为由,将诸位同僚都请了回去,这才安排府里上下扫洒哦,准备接驾。
果然待到那群御林军将丞相府里里外外仔细搜检了一番之后,一袭便服的李言便翩翩而至,若非先前那般大的动静,倒真像是白龙鱼服的样子。
谢别带着那绿袍的年轻人开了中门迎接圣驾,李言纡尊降贵地俯身亲手扶他,笑着说:"朕来看看你,顺便给你送点寿礼。"
说着又转眼看他身后的年轻人,疑惑地问:"你家少玉不是在……"
谢别的独子谢琚已经仕进,谢别有心叫他经历一番,他也不愿仰仗父亲的余荫,自己赴了外任。李言当时还夸谢别儿子养得好,自然记得。
那青年声音清朗,主动道:"臣翰林待诏孟惟,叩见陛下。"
李言端详了他一会儿,略点了点头道:"这就是去年那一榜的探花郎,你收了做门生的那个孟凡思?"
孟惟行了一礼,谢别笑着应道:"正是。"
"你眼光向来不错。年纪轻轻,宠辱不惊,倒有几分宰执气度。"李言夸了两句,拉着李澜的手上稍用了点力,李澜就顺着他的力气从他身后走出来,向谢别行礼道:"谢丞相。"
谢别这回倒有些意想不到了:"陛下居然舍得带六哥儿出宫了,可真难得。"
孟惟闻言,便小心翼翼地抬眼看向李澜。楚王李澜的名字满朝上下无人不晓,却非天子重臣不得亲见,乃是实实在在的传奇人物……
他看见了一双黑白极分明的眼,像是水洗过的琉璃珠子一样亮,清清冷冷的,也正看着他。
--------
彩蛋:上一章结尾乐然的反应: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小祖宗你可千万千万千万千万千万不能在任何人面前提起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第七十章
谢别亲自带着皇帝和楚王在自家花园里转了一圈。谢别好伎乐,蓄了几班家伎,是故园子也修的别致。李言没登基前谢别还没有搬到这丞相府,登基后这还是十几年里第一次出宫来。他平日在自己宫里都不怎么闲逛,上次离开前朝和寝宫还是因为李澜出事去了西苑,再上次可能要追溯到捡到李澜的时候,看得倒也觉得有些意思。
逛着逛着李言便想同谢别说说自己那几个儿子的事,但李澜在也就罢了,谢别的学生也在,多少不太方便。他转身指着方才路过的一处小轩,对孟惟道:"朕同子念说些话,孟卿,你带澜儿去歇一歇。"
孟惟恭敬应命,李澜却有些不高兴,拉着他爹的衣袖小声说:"澜儿要父皇。"
方才他一直安静地跟在皇帝身后,看着就像是个挺拔轩昂又十分俊美的少年,一点都看不出传闻中的痴傻来,孟惟想起先前看到的那双冷清的眼,心里更觉得他看起来比常人还好上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