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平抹抹嘴,挑眉看他:“你呀,有贼心没贼胆,也就这点儿出息了!”话是很放得开,耳根却是红了一片。
自那天从山上下来,杜家两人心情就很好。一个给学生讲起书来,一句书牵出无数典故,兴致来时讲古论今,把学生听得晕晕乎乎;一个带着几个孩子干净利落地结了各商队的粮草帐,赚了一笔又把那些商客满意地送走了。是的,去冷水城互市的商队陆陆续续地回来了,他们得趁着还没落雪,赶回家乡。不用问商队生意如何,只看那些人满脸的志得意满就知道了,更有些人已经与杜安预约了来年的物事了。
杜安与家里商量,这几个孩子都是帮了大忙的,除了要给些钱,还想有点儿别的表示才好。
杜仲平点头,只给钱倒显得把他们当成雇工待了:“咱们家不是留了好些布料吗?干脆给他们每人做一件好点儿的衣裳吧,我看他们多是穿方便干活儿的短打,就做长衫吧,过年见客也好穿,也是咱们的心意。”
几人点头赞同,杜安道:“这个好办,拿了料子找裁缝就是了。我想着,还是请几个孩子家里吃顿饭吧,村里互相帮忙不都这么干吗?”
赵八点头:“这法子不错,只是有一条,这村里孩子平常都是不上桌的,你弄一桌子菜,咱们这些长辈在这坐着,他们怎么也放不开手脚啊?要是没人陪,更是不像话,哪有请客主家不陪着的?”
想来想去,还是杜仲平道,不若找出元宵时那铁丝网来,预备些生肉,干脆烤肉算了。这个算不得正式的宴席,用不着拘礼,孩子们又都是爱吃的,就是家里几个人混在里头,边吃边玩儿都有了。
几人都道不错,只是难为杜仲平怎么想起来。杜仲平就笑道:“倒还是托了胜哥那天收拾厨房的关系,胜哥把那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折腾出来,我才看见了。说起来,这个是因为元宵节时咱家摆摊子特意预备的,那之后就再没用一回了,谁也想不起来用它,白搁着了。”
杜安就张罗起来,半大小子个个都是能吃的,光是肉就预备了不少:上好的五花肉,鲜嫩的小羊肉,本来还说要弄只鸡穿了肉来烤的,赵八却道鸡肉不够肥烤出来发柴,最后还是算了。又准备了调料:磨得细细的盐末,特意调的五香粉,辣椒末。
几个孩子都挺高兴,能接到大人的邀请,自己也算是大人了吧?特别是安叔手艺好,又是做的烤肉,烤肉这个东西,大柱这样吃过的人,说起来直流口水,那没吃过的也是闻过那股子香味的,也都是向往不已。最好的一点是,安叔说了,大家只管敞开了吃,肉管够!这谁家也没平日里能敞开了吃肉的啊,几个小子恨不得嗷嗷叫着扑过去,安叔实在太大方了啊啊!
等到了那日,几人吃吃喝喝闹了一下午,个个挺着个肚子吃的形象全无。刚开始是杜安给烤,奈何人多肉少,干脆都自己动手。虽然一会儿糊了一会儿咸了,众人还是很欢乐。等到天渐黑,几个孩子就要告辞回家去,哪成想先生转身回屋又捧出了几件衣服,居然人人都有,还是那种很正式的长衫,孩子们实在是感动了,也一个个正经起来,规规矩矩的挨个从先生手里接过衣服,心里倒是都想着一样的事:要好好读书,不辜负了这衣服才是。
时间忽忽悠悠的过去,眼见着又要到冬天。杜家东厢房到底砌了火炕,并不是谁要搬出来住,只是杜仲平心疼学生,想着收拾出来等下雪天外村的学生可以借住,省的来回折腾。
菜窖里依旧存了不少的菜蔬,特别还有不少的金丝瓜,这东西外皮上像是涂了蜡,看样子倒是能放上好久。最重要的,地窖里存了不少的稻谷,这是杜家田里收上来的,虽没有南方的产量高,却是也够杜家几口吃很久了。当初种稻子的时候,大家伙儿都觉得这杜秀才是玩儿呢,哪成想竟真的收了不少的粮食来呢?
纷扬的大雪揭开了村里人猫冬的序幕,大家只觉得这雪稍稍有点儿大,倒也没别的。冬天的日子倒是一如既往的悠闲,今年有了额外收入,大家都很滋润,全然不知千里之外的中原却不是这么平静。
第52章 进城
这端倪是入冬时就渐渐露出来了的。话说今年的雪来得早,加之北风很大,吹得人冷到骨头里,不过这丝毫不能影响青牛村里喜庆的气氛。
话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这话反过来讲,青牛村里各位好汉今年头一回手里这么宽裕,加之本来性格多是豪爽,这日子过得就更美了。再加上村里接二连三的喜事:先是单良媳妇生了个大胖小子,这可是落户之后头一个孩子,自然是全村都高兴的;再加上入冬后闲下来,王嫂子又帮着好几个小伙子说了亲,眼瞅着又要办喜事了。整个青牛村里的气氛都透着股喜庆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