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水生从小就和谨儿亲近,此时更是挨着他,听得目不转睛的。待听得谨儿以一句“这些天也没吃几顿饱饭”做了结尾,立马接口道:“哥,你不知道,自你出了门,叔叔们也没吃好呢。”一面就学起杜仲平一边吃饭一边叹气的样子来。偏赵八还在一边起哄“学的真像,学的真像”。

杜仲平红了耳根子,端起茶喝了一口,好容易才道:“八哥你且笑我吧,看日后水生出门你怎么样?只望你不要落到我眼里!”说的大家都笑起来。

说了一阵话,众人就紧赶着要谨儿去休息,毕竟是赶路回来的,一路风尘劳碌,眼见着眼睛都要睁不开了。

紧接着几天,和里正家商量好了日子,两家错开来摆席。里正郑重其事地翻了黄历挑了好日子,这可是正经大事,往小了说,自家祖坟冒了青烟,出了个有功名的人,日后遇人遇事腰杆子都硬三分;往大了说,这青牛村里除了杜仲平,又多了两个秀才,出门在外,哪个不高看一眼?自开了互市起,因为杜安能干的关系,这份儿买卖自家村里占了大头,头些年不是没有别的人惦记着,可是等杜仲平中了举,一下子就把那些声音都压下去了,最起码,没人敢当着人说三道四了,从那时起,里正和村里的人才真真切切地发现有功名的好处。因此,这一回,更是看重的很。

定下了日子也就好办了,头两年杜家已经操办过一回,不外是那些套路罢了。更有甚者,城里的客栈酒楼,听说了这事儿,跟杜安商量一应的事务都包给他们操持就好——因这会儿互市结束,生意不多,又能跟杜家卖个好,何乐而不为?

这样,只出钱就行,万事不要操一点儿的心。

里正家的酒宴,杜仲平作为大柱的先生,理所当然的坐了首席。按照习惯,大柱有了功名,日后再不好去杜家学堂里用功了,大柱心实,颇有些不舍,倒是杜仲平道,虽不在杜家读书,难道还有人能拦着他不让上门吗?若有事,只管过去就是。大柱听了才好些。

里正虽是后来的,可是王嫂子娘家就在附近,再加上里正在十里八村的威望,着实是热闹。

等到后两日,杜家的宴席,又是另一番景象。

杜家在本地没什么亲眷,奈何人缘却不差。村里的乡邻自不必说,外村指望杜安过活的,年年与杜家赵家扛活的,城里与杜安有买卖的,还有杜仲平相熟的几个读书人,把杜家、赵家的院子挤得满满的。

因这回谨儿得了功名,格外郑重些,又有相熟酒楼的把一应事宜都包了去,杜仲平只拖了杜安在一旁一起应酬——这些年,杜安只以杜家前忠仆的身份亮相人前,而这回,则是以杜尚谨长辈的身份出来应酬,其中含义自是不同。这还不算,杜仲平把赵八、方胜两口子也死活请了来待客,众人早就知道俩家关系好,可是心里知道与如今明面做出来还是不一样的。

谨儿如今虽只有十五六岁,一如杜仲平刚到燕北的年纪,年纪虽小,可有了功名就算是大人了。众人从此待他就得如同大人一般了。谨儿比他家老爹更好些,想当年他家爹爹到这里举目无亲,幸而有杜安陪伴又遇上了赵八两口子,而谨儿却是在这里长大,家里不但有水生小兄弟相互扶持,还有大柱二柱等一群小伙伴、师兄弟,可比他爹爹当年强不少。谨儿如今得了赦令,开了酒戒,举着甜丝丝的果酒与一众小伙伴们干杯,并不与平日有什么不同,倒是更显得亲近些,众人心里更加熨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