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鱼龙幻 万山横 2085 字 6个月前

贺言春应了,郑孟卿这才出门回府里去了。

贺言春便动手收拾行李,将阿娘改好的裤子和阿姊新做的鞋子都装进去,装成了一大个包裹。收拾好了,他独自躺在榻上,拿着那印章看,就见上头刻了几个小小的篆文。他虽不识字,也依稀看出里头有个方字,方犁的方,便盯着瞧了半天。

后来,他摸着那凉阴阴的小小玉石,微微叹了口气,将印章紧贴在自己胸口,这才睡了。

按方犁的意思,方家商队把原本从颖阳带来的人和新雇的伙计打散后,重新分成了两队。去边境青原郡的多是未成家的小伙子,由方犁和墩儿李财带着,月底就走;回颖阳的商队由伍全带着,柱儿因为能识字会算账,也跟着他去历练。这一头却是等备好货,天气凉快了再出发也不迟。家中事务,则一应交与胡安。

胡安本来死活要跟着方犁去,奈何京中也要个稳妥人看守,还得在京里慢慢打听合心意的房屋铺面,算来算去,除了他竟没有第二人选,只得咬牙留下了。

等事事准备齐全,胡安专门让京中占卜的顾瞎子挑了个吉日,头一天商队上下斋沐过了,第二天绝早起床,在庭院中摆了祭品,隆重祭过路神河神,去青原郡的商队便出发了。胡安含着两只泪眼,和伍全等人一直把商队送出城外才回。

时值八月,天气炎热,为免中暑,方家商队每日四更天气便上了路,走到酉时,太阳大了,便找地方歇息,等到下午日头偏西,才又上路,天黑再找地方落脚。如此走了大半月,便行到了魏地常平城内。

常平是魏地的一个大都城,大夏境内共大大小小三十七郡、十二个封国。魏王是当今圣上的亲叔叔,太皇太后在时十分宠爱,因而分封到这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之地,做了个诸侯王。常平城中规制,一应都是仿照长安而建,也有四十八坊和东西两市,只是居民没长安密集而已。

方犁在京中便盘算好了,要把那几车从京中带来的稀奇物什,在常平城卖了,换了漆器等物再去青原郡。进到常平城里,便寻了家客栈住下了。

第十七章 谈风雅

李财在常平城中,也有些相熟的买卖生意人。那些人听说有京城运来的珠饰奇货、新鲜玩意,也都来看货,见那东西雅而不俗、价格公道,多有当场下定的。但听说要买漆器,一个个却摇起头来,只说为难。

方犁诧异,叫李财仔细打听了一回,才知道本地几十家漆器作坊,买料出货都由一人把控着,那人姓郭名韩,是魏地有名的一位豪侠,手下门徒从者有几百人。

豪侠剑客之人古已有之,前朝战事频繁,便有那豪强贵族收纳些悍勇果敢之人,充作门客,以解决豪门纷争、私人仇怨。这些门客里,颇有些讲信重义、济危扶困之人,十分受人推崇尊敬,被尊称为侠客。大夏立国之初,内乱不止,朝廷又信奉无为而治,那些民间纠纷、恩怨仇恨,多有依赖游侠剑客解决的。再加上民间尚武,社会风气较前朝更为宽松,以至如今从普通百姓到王孙公卿,谈到侠客,多有尊崇之情的。某地某人因侠义而名声大噪,往往便有许多人前去依附,从而形成一股势力,连官府都不敢轻视。

这郭韩既然把控常平城漆器市场,要想从这里批量买货,就不可不与他攀扯交情。方犁让李财打听了半日,只听说那郭韩性情爽朗侠义,喜欢结交英雄豪杰,私人喜好却一概不知。

方犁想了想,道:“自古英雄爱宝剑,权且从咱们打京里带的那几把剑中,挑一柄贵重的送他罢。”计议定了,第二天便由墩儿在客栈里守着,李财和贺言春陪着方犁,由一位相熟的王老板带着,去拜访郭韩。那王老板带着方犁一行人,骑着马走街串巷,最后来到一座宅邸前,恭恭敬敬地上前敲门。

方犁看那宅子,外头是一带白墙灰瓦,旁边栽了些柳树,看着和寻常人家差不多,里头隐隐传来小厮说笑声,不知是怎么个情景。那王老板敲了半日,才有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厮来应了门,看着王老板道:“怎么又是您老?今天大郎不见客呢。”

王老板嘻嘻地笑,道:“小安郎,这是打京城里来的方郎,特来拜谒大郎,你与他们行个方便,人家老远来,切莫让人家跑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