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俞恩泰来喊赵由晟去吃饭,见他没动弹,自个走了。躺在床上的赵由晟闻到一缕淡香,不同于他宫香的气味,那是陈郁的香气,他昨夜躺过他的床,留下了气息。
他触摸陈郁躺过的地方,想起他睡觉时的模样,想他躺在身旁,在耳边说个不停,却没得到他回应的那些话语。
夜晚,烛火昏黄,陈郁躺在柔软的床上,燎香沉睡,风穿院木,清风徐徐。同轮月亮下的赵由晟,燎香驱蚊,他吹灭如豆的油灯,闭目让自己睡去。这夜有些热,俞恩泰在床翻来覆去,赵由晟的额上有汗,好不容易入睡,他做起了梦。
陈郁也在梦中,他再次见到前世,自己和赵由晟在书屋里相伴,银杏叶已掉落,那是深秋,由晟似乎要离去了。陈郁从背后抱住了他,身材高大,肩膀宽实的赵由晟并不那么容易紧紧抱住,可陈郁却不放手,他胸中充溢着一份情感,像似要喘不过气般,在梦中品味,原来那是痛苦。
梦里的赵由晟也好,自己也罢,都再长大了些,赵由晟像似已到弱冠的年纪,模样更成熟。陈郁听到赵由晟说:你已老大不小,别再这般耍孩子性子,我又不是你家人,还能陪你一辈子不成。
他拉开陈郁的手臂,声音低沉平稳,无半点波澜。
陈郁的手臂因情绪波动而颤抖,终于,他缓缓松开双臂,放开对他的束缚。赵由晟毫无迟疑,迈步离去,等他走远,陈郁在身后轻轻地说:“我能。”
那两字从唇中吐出,被风吹散了去。
在梦中湿润了枕头,醒来却只剩茫然,陈郁记不得做的是什么梦。
赵由晟突然瞪开双眼,骨碌从床上爬起,他听到屋后冲凉的声音,想是有人热得睡不着。他推开房门,走到院中,仰头看天上的月,想着月下的陈家书屋,想着树影婆娑下,屋中入睡的陈郁。
他做了个梦,梦见前世和陈郁在南溪书屋相别的情景,那时他十九岁,陈郁十七岁,他听到陈郁说他能。
他能陪伴他一辈子。
而自己回报陈郁的是长达六十年孤零零、甚至无望的生活,一生一死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最终在枯叶飞舞的深秋里,抱着他逐渐冰冷的尸体,意识到一切无可挽回。
两天后,潘干办在斗尾龙窑的事情办完,来南溪带走陈郁,陈郁回了泉城。离开南溪那夜,陈郁写了封信给赵由晟,告诉他自己回去了,等候与由晟秋时见。
到秋时,赵父在宁县三年任期满,赵父调职,由晟也会离开宁县,返回泉州城。
信由陈宅的仆人送至赵由晟手中,由晟执着信,没有急于打开。他将信带往草亭,在寂静中读阅,他读完信收起,未立即回信,托人送往南溪,因为陈郁已经回去泉州城了,已太迟。
这几日,两人住得很近,本该常走动,却得靠信件传递,陈郁怕影响由晟课业,而由晟选择疏离。
作者有话要说:导演:阿剩,你是否听说过一句老人言:追妻火葬场。
————————————
三溪先生: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第33章
炎热夏日过去,天气转凉, 三溪先生的一位友人来南溪拜访他, 此人便是泉州州学的助教黄教授。
前世, 他可是赵由晟的岳父, 虽然最终婚事没结成, 赵由晟先死了。
三溪先生唤来两位门生,陪伴他们登高望远,赵由晟在其中,另一位是学富五车的孟兄。孟兄学问虽好,有些书呆气,赵由晟谈吐不凡,且看着人深浅难测。也不知道是因他老爹是宁县知县的缘故,还是因他是位宗子, 黄教授对他青眼相待。
“我与明府相识多年,早年也曾有幸一同在山明寺苦读。明府心怀天下, 是吾平生钦佩之人。”
流水淙淙, 瀑布如银川,水花飞溅上石亭青瓦,黄教授的话,在其他人听来特别清象, 赵由晟侍奉在旁, 恭听而已。
“由晟颇有明公之风,稍加琢治,日后会成大器。”
赵由晟听到三溪先生这句谬赞, 心中想,都是借老爹的光。
就是前世那桩婚姻,也因为父亲与黄教授是老交情,两个老头子有意亲上加亲给订的婚事。
黄家小娘子早慧,八岁时,在城西就享才女的名气,这婚事说来由晟还是“高攀”。此时黄家小娘子还不到谈婚论嫁的年纪,当他黄家的东床快婿,也是他日之事。
秋风萧瑟时,吴杵和钱伍到茶溪来,接赵由晟回县城。吴杵帮忙收拾行囊,发现自家郎君居然有一柄剑,就藏在衣箱里。此时,关于赵父因剿寇而升迁,儿子英武无双,父子亲临阵前督战的事,已在泉城传开。因赵由晟年少,且往时不曾听闻他有什么才能,再说宁县僻远,他的事迹传至泉城的街头巷尾,已经完全走形,面目全非,人们普遍不信。
离开溪花书院前,赵由晟到三溪先生的居所辞行,三溪先生将他留下谈话,说了近半个时辰。
炉香袅袅,古琴声断断续续,三溪先生的话颇含蓄。他说:我门生众多,唯独你不同他人,既无心功名,也不信圣人之言,却又心甘情愿在此受学。由晟,你所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