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礼诧异地看着那些小小的、淡黄色的糖果将那盒子挤得满满的,心中涌上一股复杂滋味儿。他情不自禁地捻了一颗放在口中,奇怪的是,那糖竟然不如之前吃的好吃了,甜味比之前重了许多,腻的有些发苦。
真是奇哉怪哉。
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吐出来。继续含着那颗苦糖,去翻底下那本书。果不其然,正是谢珩誊抄的郑先生的文集。
荀礼拿起来翻看了几页,复又放下。谢珩当年抄完又反复看了许多遍,不住感叹先生学问精妙,思想境界极高,他才起了些兴趣,鼓起勇气去问谢珩能不能借给他看。
谢珩没有拒绝,只说当时抄写的太快,字迹潦草,荀礼定然是看不懂的。自己会再誊抄一遍,一个月后再给他。荀礼哪会说不,谢珩肯答应出借已经让他开心不已了。
一个月后,谢珩果真拿出一本新的给他。他翻阅数页,确实感受到了郑先生的学问高深,不仅十分深奥,让他看的似懂非懂,还直犯困。
荀礼硬着头皮啃下几章,虽说艰难,但那些他仅能读懂的地方都让他受益匪浅,如同醍醐灌顶。只是他也因为文章太过晦涩而时常读不下去。那书便放在一边,久而久之,他竟忘记还给谢珩。
现今他物归原主,可原主人又将书给了他,究竟是为何?难道谢珩怪他不肯潜心研究,浪费他一片好意?
然而谢珩绝非这种人。荀礼想不通其中究竟,只能将那书好好收起来,放在书架上。虽与众多书混在了一起,荀礼还是一眼就能找到它的所在。
第9章
荀礼平日早起惯了,虽是休沐也不懒床。起身下床开了窗户,袅袅清风拂面,半口浊气骤然消散。他自睁开眼就有一种今日温熠景会来的预感。
不出他所料,蕊丹端着水盆过来伺候他洗漱时,顺便告诉他温熠景已经在厅堂等着了。荀礼心知温熠景所来为何,虽有些无奈,也只能快快穿衣出去。
“少敬。”温熠景上来就是满口夸赞,“少敬今日真是容光焕发,气度斐然啊!”
荀礼让他打住:“吃早点了吗?”
温熠景摸摸自己扁扁的肚子,诚实道:“还没。”
两人便一起坐在了包子铺前。
荀礼照常要了两个肉包,一碗稀饭,伸手给了老板五个铜板。
温熠景微笑着看他:“不愧是你,少敬。”
他见怪不怪,也要了包子稀饭,付过钱,端来坐在荀礼身边,叹道,“我还以为你突然转了性子要请我吃早饭。”
“你若有求于我,该是你请我吃才对。我免了你请客的钱,你反而还惦记我这五个铜板的包子钱,是何道理?”荀礼斜眼看他。
“是是是,少敬说的都对。”温熠景忙不迭的点头,一副受教的模样,“你既然知道我有求与你,不如就答应了我吧。”
荀礼咬一口包子,不再理会他。
“唉,”温熠景捧着包子,伤心道,“我是家中独子,原先父母只盼着我考取功名,不曾说过别的。如今功名有了,又开始催着我成家。少敬,你不知道,我每日回家,面对的都是父亲的责骂,母亲的唠叨……”
荀礼充耳不闻,一心只有面眼前的大肉包。
正在这时,一道熟悉的声音打断了温熠景的喋喋不休:“瑞明,少敬,你们都在这里吃饭啊?”
荀礼循声望去,杨尚书笑眯眯的端着稀饭走了过来。
得,倾慕人家闺女的还在这里,那边想着人家儿子的又来了,这下可齐了。荀礼两眼一黑,恨不能就地消失。他这媒婆生意越开越红火,看起来比做官还要有前途许多。
三个人各怀心事的吃着早点,杨尚书率先开口问道:“今日遇见你们也是巧,那我就顺道问一问过几日康王府办的赏花诗会你们可去?”
两人相视一眼,没有说话。
杨尚书还以为他们不愿去,急问道:“怎么不去?”见两人一脸犹疑地看着自己,杨尚书咳了两声,道,“嗐,昨日遇见康王,他就是怕你们这些年轻的后生面皮薄,不好意思,才叫我多多劝劝你们这些尚未成家的小辈,别寒了康王妃的一片好心。”
“是,是,大人说的是。”荀礼低头。
杨尚书这才满意,又道:“若你们有相熟的世家子弟,也都一起叫来。我朝青年才俊汇聚一堂,大家趁此机会也结识一番,岂不美哉。”
说罢,他又深深看了荀礼一眼。荀礼当下便明白了杨尚书的弦外之意,恐怕让他去是假,借他之口把谢珩劝过去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