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梒沉默地看着他的动作,眉眼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纤长的手指也在不自觉地摩挲着衣摆。谢琻没有给他太久沉思的机会,很快穿罢衣服一把拉开房门便要出去。
“让之。”沈梒适时叫住了他。
谢琻站住了,却没有转身。
沈梒看着他欲言又止,神色十分复杂,半晌低声叹息道:“……你身边还有谁知道我们的关系?”
谢琻扶着门框的手指蓦地一紧。他似极力克制住了转过身来发怒的冲动,重重吸了口气,僵硬地抛下了一句“只有言仕松知道”后,便毫不停留地大步离开了。
沈梒怔怔地看着他离去后空荡荡的门框,半晌,烦躁地揉了揉额角。
————
如此静好的一个清晨变成这般模样,沈梒也愁得几日不曾安睡,连办公的时候也常常走神来。
其实沈梒并非绝情,他知道谢琻想要的承诺是什么,也知道谢琻想听到什么话。然而无法否认的是,他与谢琻无论是成长环境还是家庭背景都差得太多太多,要考虑的事情也十分不同。
他是江南荆州府三沪县人,少年聪明过人,取得了荆州知府的喜爱,在他的举荐下,拜荆州学派创始人秦阆为师。这看似一帆风顺的人生,其实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才换来的。
他的父亲是一位连考十年都不曾高中的秀才,怀才不遇后只好在三沪县当位教书先生,有了儿子后自然对这唯一的孩子要求极高。沈父为人古板刚正,小时候甚至连外出玩耍都不许沈梒去,只让他闭门读书。而沈母则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普通妇女,平凡懦弱,以夫为天。
索性沈梒在极小时拜师搬去了书院,才在大儒的影响下长成了如今这般温润而颇有风姿的模样,没有因沈父沈母的教育而变得刻板迂腐。但有一个这样的家庭,很多事情沈梒的思维方式的确与谢琻不同。
比如他与谢琻的感情问题。
就算是京城这种民风开放的地方,偶有断袖绯闻传出,也很快消散了,大部分人都是风流一场过后便走上了正常结婚生子的道路。
其实沈梒一直觉得,就算他与谢琻相知相恋,但或因世事如此、或因大势所趋,他们总有一日也是要各走各路的。
虽然每当想到这里,他的心中也是一阵闷痛,可这大概便是……现实吧。
然而逐渐地——特别是最近——他感觉谢琻要求得多了。似乎谢琻渴望的感情,是张扬的、公开的、可以被祝福的,这与他一直所想的相差太远。
需知与谢琻的骄傲肆意不同,若不格外小心,他便不得不被迫面对家中的责问、朝臣的非议甚至是洪武帝的态度。他寒窗苦读十年,还有太多抱负没有实现,这个时候,他不能因“断袖”而授之以柄。
可是……可是谢琻……
想到这个名字,沈梒的心中便一阵阵地紧缩,痛苦又甜蜜,迷茫又纠结。他虽外表温和柔顺,其实内里十分有自己的主意,平生甚少犹疑。这恐怕是他此生第一次尝到“惶惶而不可终日”、“未来不可期”的感觉。
真是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那厢谢琻似被沈梒的言语举动惹恼了,几日都不曾露面。沈梒心中百般纠结,也不知二人见面该说些什么,也没有主动去找他。时间一晃过了半个月,转眼便到了谢华邀他竞舟游水的日子。
虽沈梒反复告诉自己,在他没有想明白前二人就算见面也是争吵。但当那个日子真正来临时,他却如不受控制一般,还是去赴约了。
第33章 湍浪
春和景明,绿柳依依。
燕江乃是途径京城左近最大的一条江水,北自草原上起,南通江南地带。每到春季汛期到来,江水上涌,浪急湪流,常有不少爱郊游历险的公子哥们来此游船逐浪,也是一件风流快事。
相约的那日乃是一个晴空朗朗的艳阳天。燕江畔的一处风景秀美所在被围了起来,支起了凉棚撘起了桌椅,供人休憩玩乐。不远处的岸旁拴着几只独木轻舟,正随着浪潮而上下起落。
沈梒到时岸边已停了几辆马车,有几位华服公子正站在凉棚下笑语交谈。其中一人回头时见沈梒下马,登时眼前一亮,笑着迎了上来礼道:“沈大人能来,真是幸甚。”
沈梒含笑回礼:“谢兄相邀,我怎能不来?请唤我良青便好。”
谢华哈哈一笑,转身招来他的几个朋友介绍给沈梒认识。在场的几人也都是京城中的世家才子,沈梒以前便曾听过他们的名讳,今日才得相见。一群人虽出身不同,但都在朝为官,且成熟稳重得多,沈梒与他们在一起比和谢琻的那些狐朋狗友们一同有话题多了。
然而沈梒的心思却不在这里。他随着众人说笑了一会儿,还是忍不住偏头向谢华问道:“谢兄,让之他今天……”
“让之?他今天也要来吗?”谢华却看起来比他还惊讶,“真是惭愧,但这小子一向主意多,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我也不知他今天是何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