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帮新任副区长一个小忙

当然,如果食为天或妆点生活要参与进来,那就要走合资的途径。程副区长可不敢把厂子直接拨给外资企业,那是要担责任的。

孙卫国把这些情况告诉给孙大海,并拿出一些资料让他看。这都是那些工厂的基本资料,程副区长留给孙卫国参考用的。

孙大海对于企业搞多种经营持保留态度,他并不认为几条腿走路对企业会有多大好处。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往上下游发展才是正理。

不过既然程副区长是孙卫国的同学,现在有困难找他帮忙,孙大海也就无所谓地拿起资料,一目十行的地看了起来。

现在是1985年,区办企业大多都是为解决就业,或安置返城知青而设立,规模都不会很大。设备之类的就不用多考虑了,区里不会有太多钱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

这样的企业最大优势,就是有地皮。现在又不是政府可以出售地皮的年代,区里办企业,一纸批文就能划出一块地来。

孙大海知道,前世九十年代,大量亏损国企和集体企业被兼并时,有许多有关系的个人或企业,就是靠低价收购亏损企业,然后甩掉人员包袱,靠卖地皮发家致富的。

孙大海才懒得挣这样的钱呢。但这同样说明,收购这样的企业,即使最终没能盘活,也未必会亏损,无非是当成花钱买地皮,盖成写字楼一样挣钱,就是吃相有些难看而已。

孙大海忽然停住了目光,有一个工厂的情况,引起了他的注意。

宏达服装厂,位于首都大学南边一公里左右的位置,未来的四环以内。这里现在还有一些农田,服装厂孤零零地坐落在其中,占地面积倒是不小,足有八九亩。

宏达服装厂是几年前由几个街道办的类似小厂合并而成的,最好时正式职工和临时工总数达到二百人,八成以上都是女工。

现在工厂已经停产一年多了,临时工全都解除了工作关系,正式职工中有条件的也早调走了,剩下几十人,每月靠30的工资勉强为生。

工厂有一座二层的行政小楼,后面还有一座二层的员工宿舍楼,厂区是大开间的平房,还配有库房和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