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他抬眼朝父亲的方向看过去,本也做好了要被父亲训斥的准备,怎知这一次,父亲只默然看着他,一句话也未说。

“父王……我……”

“哼……你还想怎么样?你把宗室的脸都给丢光了!为了大唐的江山,我死又如何!倘若我死了,就能叫长安城中的那位认清贼人脸孔,我死不足惜!你啊……你这是犯了天大的过错啊!你……”

李琮话未说完,却见他忽然一阵恍惚,竟直接晕死了过去。

作者有话说:

这一章断断续续的写了好多天(ㄒoㄒ)预测九月份也会有很多加班,可能更的不会很勤,但会尽量抽时间更文的!

第114章 帝国的余晖

天宝十四年,初冬,自东北方向而来的一支孤骑奔着长安皇城的方向疾驰而去。

马上,带着肃王信件的使者手握主上令件直通过皇城正中的朱雀门,一路快马加鞭,终于行至宫城所在的承天门之前。

只要越过了这道门,他手中所带信件,便能通过内侍上呈至皇帝面前。

到了承天门,使者下马步行,在龙武军将士的验看下,他拿出了肃王托付给他的玉牌,又卸下腰间配刀,还另朝着那守卫手中塞了一锭银子,才得到了放行的通报。

使者踌躇满志踏入宫城,走在通往太极宫的步道上,他心中惴惴不安。

他不求这次通传能够得到天子单独召见,但平洲的消息,却是无论如何都要带入长安的。

安禄山要反!

只要他能把这个消息带到皇帝的耳朵里,就算达成使命了。

然而,即便是这样简单直白的一次通传,却令这位经验丰富的传讯使者面上阴云密布,心中满是不安。

究其原因,大抵还是因为皇帝对安禄山无以复加的宠信。这位许久没有回过京师的通传使,实在拿不准,在如今的皇帝心里,肃王这两个字,究竟还剩下多少分量。

很快,使者内心的不安就得到了校验。

太极宫前,侍卫态度强硬将其拦下,纵然他拿出了肃王的贴身令件,那侍卫全当没看见似的,左右是不让他进去,就连通报也不肯通报一声。总而言之:圣上正在与宰相商议军国大事,不准任何人打扰。硬生生叫他站在太极宫外等了将近两个时辰。

夕阳西下,眼看着天就要黑了。使者站在太极宫的大殿前,纵然疲惫,也不敢懈怠半分。他一见太极宫前门被微微向外推开,便几步迈上前去,摆好了随时能够唱喏行礼的姿势。

然而,这扇门后被内侍送出的,却是一位身着华丽紫袍的魁梧大汉,单是瞄见那一袭紫袍,使者心里就紧跟着打了个寒颤。

这多半就是当朝的宰相——杨国忠了。

猜到是宰相大人出来,使者连忙退到一旁,单膝跪下静候其离去。只是他刚跪下没多久,头顶便传来一句让他颇觉意料之外的问话。

“廊下之人,有何事要禀?”

这声音是那紫袍人发出的。使者大着胆子抬头瞄了眼那人身上装饰。胸前绣着的正是大科(大团花),腰上围一金玉勾带,另配有十三銙。

的确,这正是宰相该有的装饰无疑。确认了对方身份,使者连忙张口。

“……回禀大人,卑职乃肃王殿下府中随侍,自平洲而来,有要事禀奏圣上。”

使者姗姗开口。他是肃王身边的近侍,也知道安杨二人素来不睦,这来意是老实交待了,至于禀报之事……他实在拿不定注意,是不是该将自己带来的消息说给宰相大人听。

“哦?圣上回后殿歇息去了,既是要事,你报与我,也是一样的。”

杨国忠淡淡说着,眼睛目光直盯着那使者发顶头冠,眼睛微眯,显然他也知道肃王与安禄山之间的关系。

“呃……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