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当众称赞曹操,“今年曹公先后平定冀州和并州,功绩卓著,朕心甚慰。冀州和并州的战事都非常激烈,不论是攻打邺城,还是收取壶关,曹公不避刀险,始终留在前线,身先士卒,勇挫强敌,朕真的很高兴我汉室能有如此栋梁。”
曹操冲刘协拱了拱手,谦虚的说:“陛下谬赞,这都是臣的本分。”
刘备看着曹操,眉毛不悦的挑了几下。
每到年会,曹操都是最出风头的,一年平定了两个州,功劳确实不小,只不过刘备却很清楚,冀州和并州实际是控制在曹操自己的手里。
曹操是在帮他自己壮大实力,扩充地盘。
刘备心里不免有些泛酸,他却没有想到,自己当初去荆州的动机,不也是想在荆州自己说了算吗?
夸完了曹操,刘协又看向刘备,“自刘表死后,荆州的情况本来朕是最担心的,但现在荆州却是最让朕放心的,因为有皇叔在荆州坐镇。皇叔在荆州所做的一切,朕虽然没有亲眼瞧见,但是对你的夸赞之声,在朕的耳边却一直都没有停过。”
论行军打仗,论治理国家,刘协很有自知之明,他的确不算多么出色。
但是论捧人,论笼络人心,他却早已炉火纯青,驾驭自如。
只这一番话,一下子就把刘备捧到了天上。
曹操忍不住瞟了刘备一眼,心中冷笑:“荆州是最让人放心的,陛下还真是会哄人开心啊。”
郭嘉看向刘备,也是笑而不语。
陛下捧人,这是一贯的做法,他对待曹操一直以来也是这么做的。
关羽捋着长髯,也有几分得意,皇帝的这番夸赞,比让关羽封侯拜将他都高兴,他是真心替刘备感到高兴。
荆州最让朝廷放心,还有比这更让人高兴的事情吗?
曹操今年功劳最大,荆州则是最让朝廷放心。
大家都意识到,皇帝看来已经把两人当成左膀右臂来对待了。
因为这样的称赞一旦传扬出去,注定刘备和曹操的好名声会更上一层楼。
接下来,对陈登、张郃、关羽这些人,刘协也逐一做了点评。
最后,刘协举起一杯酒,“诸位,朕今日真的很高兴,天下安定,指日可待,希望来年诸位继续努力,再立新功!”
众人也一起站了起来,一同应声,“我等定不负陛下所望。”
接下来,荀悦领着几十个文士走进了大殿。
荀悦掌管太学,关于各地推荐上来的人才选拔评定,刘协也委托他帮忙统计。
因为殿试的工作量确实很大,多找些帮手,刘协也能更轻松一些。
“诸位。”
大家有些疑惑,刘协主动介绍道:“这是之前几轮殿试筛选出来的,殿试每月一次,择优录取,今天是最后一天,也是今年最后一次筛选。”
众人都很好奇,不知道皇帝接下来会怎么考察他们。
笔墨纸砚,已经准备好了,人手一份,应试之人都站在了大殿中,笼罩在大臣们的目光洗礼之下。
刘协笑着说道:“今天只有三道题,现场作答,时间不限,谁先答题结束,谁就可以离开。第一道考题,边关蛮夷,向来顽固不化,当如何治理呢?第二道考题,屯田在各地普及,如何尽可能的增加粮产,提升农人劳作的积极性?第三道考题,南方水患肆虐,几乎年年都有洪涝发生,当如何治理?”
当刘协的考题抛出来后,曹操的眼睛顿时亮了许多。
曹操向来最重视人才,甚至疯狂到可以不问品行,不论出身,唯才是举的程度。
只要有能力,哪怕这个人劣迹斑斑,曹操也会用,而且还会大用!
虽然唯才是举的用人制度,遭到了很多人的抵制,但曹操并没有退缩。
在曹操看来,天下最缺的恰恰就是有能力的人,一个人品行再好,名声再好,如果能力不行,那就不行。
反之,如果他有能力,即便有些瑕疵劣迹,也算不得什么,瑕不掩瑜,只要是人才就应该被重用!
今天皇帝问的这三个问题,曹操立刻就感觉到,这种实用有针对性的问题,一定能选出有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