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一个喜欢张扬的人,不会动不动就夸下海口,“放心包在我身上。”更不会轻视敌人,“敌人不值一提,必败无疑!”
郭嘉始终保持着顶尖谋士该有的冷静和从容,从他脸上的笑容中,刘协也能看的出来,尽管困难很大,郭嘉也有属于他的洒脱和自信。
不一会,荀攸朝这边走了过来。
现在荀攸比谁都要勤快,见到郭嘉,他仿佛没有看见,径直绕过他来到了刘协的面前。
“听说陛下在岸边,我就赶过来了。”
既然荀攸已经改变了立场,过去的事情,刘协自然不会再计较。
郭嘉见两人如此和睦,轻轻摇了摇头,只能说世事无常。
“陛下,今日又收到一些书信,有一封信,您看了一定很高兴。”
刘协一愣,“该不会是张昭写来的吧?”
“陛下所料不假,正是张昭张子布。”
刘协扭头看向长江对面,心说:“看到了吗?孙权,连张昭都送来了投降信,这么多人不看好你能取胜,看来,江东并非是众志成城,上下一心啊?”
荀攸从怀里掏出了书信,刘协并没有急着看,既然是投降信,内容都差不多。
但此时,刘协心里却产生了一个疑问,历史上赤壁之战,江东那么多人给曹操写信表忠心,就算曹操最后败了,可是那些书信呢?难道曹操就不能利用那些书信做点文章吗?
毕竟,曹操依然控制着一多半的疆土,他只是输了赤壁,并不像袁绍那样,输了官渡之战,很快就死翘翘了。
得到了那么多的书信,要挟几个人,拉拢几个人,作为大汉的丞相,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现在书信落在了刘协的手里,刘协已经打定了主意,这些书信,将来一定会让它们发挥作用。
古人很重视名声,背主求荣是最令人不耻的事情。
站在朝廷的角度,张昭这叫识时务,但是站在孙权的角度,张昭这些人则是赤裸裸的背叛。
孙权可以大度的包容他们,但现在信落在刘协的手里,可不是孙权说没事就没事了,决定权在刘协这里!
刘协看完书信,冷笑了一声,“张昭这只老狐狸,竟然还答应战败后愿意做内应。”
现在收到的书信,已经有十几封,有文官也有武将,最次也是县令以上的级别。
就连诸葛亮都产生了担忧,生怕自己的兄长诸葛瑾也送来投降信,因为他了解皇帝的性格,就算是识时务,这种仗还没打就提前背主投降的做法,也会让皇帝瞧不起。
诸葛亮轻轻的叹了口气,虽然江东水战一流,可以依仗长江天险,但是实力上的巨大差距,依然让很多江东人持悲观的态度。
在江边呆了一会,刘协便和郭嘉一同去见曹操,走在路上,刘协照例还像往常那样掏出一个药瓶,递给了郭嘉。
“陛下,想不到,到了现在,您这身上还一直带着此物。”
郭嘉非常感动,绝对是发自内心的,哪怕立场不同,这种被人数年如一日在乎的感觉,也让郭嘉平静的心激起了波澜。
“咱们既是君臣,也是故友,奉孝,朕和你相识,算起来已有12年了,和朕你还见外吗?”
郭嘉停住了脚步,眼眶不由得有些湿润,“想不到,竟然这么久了。”
最近这两年,郭嘉一直跟在曹操的身边,都有些忽略了和皇帝的联络,甚至有时候还会当成敌人来警惕。
刘协没有继续往下再说,他很从容的走进了曹操的营寨。
尽管很多人刘协多年没见到了,但是他还是能很快的把这些人认出来。
一个校尉正在检查送来的粮草,刘协远远的喊了一声,“那不是王植吗?”
王植朝这边看了一眼,见来的皇帝,急忙跪地行礼,“末将王植,拜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