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明亡之后无华夏,是数千年的荣光一朝崩塌,是世界中心的骄傲被人踩在脚下,是念起“中国”这两个字都觉得酸楚……

幸好,一切尚未发生。

一直以来,宫九都庆幸,自己能够干涉这一切。即使他所在的世界,并不是历史。然而不管是在哪一个世界,他所无法坐视不管的,是这一片祖先耕作,生活,出生,死去的土地。

中华。

宫九觉得,事实上如果没有自己的话,或许朱宏景能够成为一代明君,但是眼光的局限,是不能让他超出这个时代的。

不过他来了,所以一切都可以改变。

从最开始的咸鱼,借助宫九超时代的眼光,朱宏景在调整整个国家的政策。数千年来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得这种调整很不容易。明朝的君权和相权是互相节制的,文官们和皇帝形成了一个并不稳定的平衡,而朱宏景当朝,除去诸王威胁和前朝皇室的问题之后,正是君权占据上风的时刻。也是因此,改革并没有遇到如宫九想象中那么大的阻力。

重农抑商,逐渐转变为重农也重商。不管资本主义存在多少问题,无可否认的一点是,资本主义的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加速生产力发展,优胜劣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形态压榨着每个人的能力。选择重商主义,短时间之内有利于改革的进行。不过身为后来者的宫九自然不会忘记很多重要的事情,社会福利体系如果不能和重商主义并行的话,必然会导致社会矛盾的增加。后果就是人民对于改革的厌恶并进行破坏,使得中华沦落,无法进入工业化中去。

此外,明朝土地兼并严重,诸多高门望族世家门阀,他们掌握着这个社会的大部分财富和人口。他们将农业人口固定在了土地上,从而得到利益。但是要进行改革,就必定要改变土地政策,这就触及了他们的利益,这才是明朝屡次改革失败的原因。

大地主是一个问题,此时的商人也是一个问题。即使实行了重商政策,商人也未必都是助力。明朝后期,满清势大,当朝廷禁止了和满清的贸易惩戒满清的时候,晋商们纷纷开始了走私,于是大批粮食兵器被倒卖到关外,成为了满清攻入明朝的利器。这些人,看重自己的利益多过国家利益。

正因为知道这些,所以宫九非常注意舆论的宣传。

精忠报国的故事,国家的概念,这一切,通过各种话本,小说,戏剧,报纸传播。只有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才能有足够的民族凝聚力。

鼓励实业,扶植工业,借高利让大地主们抛弃土地而进入实业。同时以国家手段监管市场。实行有力的调控,而非完全的自由资本主义。

调整税率,农业之上废除各种杂税,只留下单独的一种税,并且每年根据收成调整。建立粮食储备,严禁粮食市场投机行为。

慢慢改组钱庄银号为银行,建立国家银行总领节制所有其他银行,并且规定国内所有银行必须有一定国家股份,逐步以钞票代替金银,禁止金银流通,使用金本位式货币体系。

改革科举制,增添技术类等等考试。进士科以策论为主要录取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