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情景,让张良想起以前在相府,张开地也是这样,一句话问出去,答起错话来张治每次都是首当其冲。
只不过,张治是悟性不够,脑子笨。而西门厌大抵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张良这个只与他相处了一个月的人,都能感觉到他体内蕴藏的可怕戾气。
仓灵子眉宇间皱成了一个“川”,盯着西门厌的眼睛,规劝道:“冤冤相报,何时了结?你报了仇,种下孽根,日后仇家之子寻上门,你又如何应对?难不成你的子孙后辈,要一直替你背负仇恨么?”
西门厌眼睛里全是杀意,仿佛被激怒的恶狼,狠狠道:“那就斩草除根!”
没有“仇家之子”,后辈便不会受牵连。
“荒谬!”仓灵子怒斥。
西门厌的话显然激怒了他,一鞭下去就把后背直接抽了条伤口,衣裳也劈破了一道口子。
西门厌一声不吭,只是紧紧咬着腮帮。
仓灵子见他不落教,怒火愈盛。对付西门厌这种倔驴,抽鞭子是没用的。于是仓灵子便叫人把他吊起来,悬在一棵枫树下。那高度,让西门厌的脚尖刚好离地面只有一寸。明明近在眼前,却怎么也够不着,久而久之,臂膀酸痛难耐,心力逐渐衰竭,这比抽十顿鞭子还要难受。
“日后看到仇人,便给我记着今日,你多渴求站上地面,却始终差一寸。忍,是最难的事情!”
忍耐并不是说上去那般容易。人生在世,求而不得的事情太多,要想锤炼一颗无欲之心,就得熟悉只剩临门一脚却跨不进去的痛苦。在风浪中求过生,方能真正体会靠岸。
这一点,西门厌永远想不透。
那时刚入六月,天气正热,滚烫的太阳炙烤着每一寸地皮。身体所有的重量都寄托在高悬的手臂上,被绳索捆绑的地方早已经失去知觉。一上午过去,汗水已经将衣裳里里外外浸了个透。
那棵枫树离饭堂近,午饭时,躲过一劫的十几个弟子都安静乖巧地扒饭,不敢多说半个字。张良端着喷香的米饭,看看窗外又看看碗,喉咙里像卡了刺,一口也咽不下去。
“子房,别看了,快吃。”关青用手肘杵了杵他的胳膊,小声道。
张良收回眼神,顿了半晌,狠狠扒了一口饭。包在嘴里,呆滞地咀嚼。
关青见他不咽,又望了眼窗外,叹息道:“别多想了,这种事很常见的,习惯就好。小厌在师父这里吃点苦,总比以后去江湖上吃苦好。”
张良勉强笑笑,心里装满了思绪。
下午的训练是跑山,十几个人围绕山上的小径跑五圈,每个人自己数着路程,一步也不能少。
西门厌半抬眼皮,冷漠地看着眼前的人一次又一次经过,表情变也没变,仍旧是充溢着仇恨,不肯姑息的模样。
张良已经被落下一整圈了,平日他都会很着急,绞尽脑汁地想赶上去。今日却反而十分欣喜,前望望后望望,没见半个人,便赶紧从草堆里搬来石头,往西门厌脚下垫。
西门厌性子硬,向来不肯接受别人的好意。那石头放他脚下,他偏不踩,只往旁边挪。
张良疑惑地抬头看他一眼,接着便不厌其烦地把石头跟着他挪。
你挪我挪大家挪,十几个来回之后,西门厌终于没有了力气。张良抹去额头的汗水,长呼出一口气,唇畔生花。
清风拂过,把他的头发吹乱,木簪一下子就滑到地上。韩非送的那支玉簪被他收了起来,整日习武,他怕弄坏了。张良捡起木簪,三两下往头上绑,后找来一根劲草,把松散的发丸子又紧了紧。
西门厌的前脚掌踩到石头上,借了力,瞬间轻松不少。落到常人身上,定然会感激一番,起码说句“多谢”。然则他只抬起眼皮看了张良一眼,没有说话。只是在张良绾发的时候,那眼神在缠着三千青丝的手指上有所停顿。
张良知他喜欢安静,也没有多说。转身紧了紧腰带,赶在一群人套他第二圈之前,拔腿追上去。
同样是一袭黑袍,在西门厌身上就是一身戾气,张良穿着,却如出尘的白玉。人的本性大抵就是这样,再厚的衣裳掩盖不了。平日里大家看着他都退而远之,偶尔关青会上来打两句招呼,也仅仅是客套两句了。这个小鬼跟他同住,看着默不作声,到没料还是个做实事的。
西门厌望着跑远的人,觉得他......脑子有病。
谁也没想到,那棵不起眼的红枫树,成了西门厌一生的羁绊。
多年后,有位贤良的女子问他:“张子房不过一介儒生,你何以对他如此牵肠挂肚?没了他,天不会崩塌,海不会枯竭,江山美景,一切都不会变的。”
他只冷冷抱着剑,“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