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皇后此举,弊大于利,帝心思变,待他们离心,陈氏外戚与陛下反目,内耗之下,实力必然大减。”
东方朔言之凿凿,说得老太太眉开眼笑,动起了美人计的心思。可她身边忠心的那几个婢女,不是颜色不足,就是年纪大了,一时间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东方朔不急不缓地说:“草民倒有一个人选。”
作者有话要说:韩嫣和张汤的番外暂时搁置
不会炮灰掉阿娇的
第五十一章 皇帝大婚
“九哥,为那种人生气,不值得。”小李将军气愤地说。
方才便是李陵得知东方朔被太皇太后诏见,才着急火燎地向刘彻报告、申请救援的。
哪知东方朔非但没危险,反而兴高采烈地吃上了。
李陵见刘彻沉默不语,面色阴沉,气得来回踱步,突然往外冲去:“我马上送他回姥姥家! ”
半夏连忙拦住他:“小李将军,您就别添乱了,在长乐宫行凶,不说连累了满门,就是陛下,也得跟着受罪。这又是何苦来着?”
韩嫣也在御林军中,听说李陵有急事,也堪堪赶了过来。
他疑惑道:“东方朔不是陪九哥进京的高人吗?共经九死一生,怎么说反就反?”
“定是因为把他冷落在一旁,自诩功劳,心怀怨望。”刘彻冷哼。
李陵素来以“凡是九哥说的都是对的,凡是九哥的指示我们必须坚决执行”这两个“凡是”为行事准则。他越想越气:“亏得九哥特别为他准备了向天下选才纳贤的诏书。”
刘彻只是和身边的人商量过,这种考试离开科取士还远着,没有统一的笔试,只要通过官员的推荐,便可上大殿由最高领袖进行面试。刘彻倒是想笔试,可实际操作起来确是难上加难,原因比较无奈,虽然前朝崇尚老子,但总体局面仍然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偏科极其严重,要出一份考卷,起码要用到摆渡大神,更别说评阅了。再者,那些关起门来做学问一做就是数个甲子的高人,请都不一定请得来,更别说要他们拉下脸参加考试了。所以,刘彻此举,算不上绝后,却也是空前。这对于急需新血注入的朝廷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韩嫣问:“这招贤纳谏的文告还要拿去殿议吗?”
刘彻摆摆手:“先搁着。”
韩嫣以为他被东方朔寒了心,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强扭的瓜不甜,再说,天下人才济济,饱学之士多如牛毛,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贸然出手,免不得生变。太皇太后得东方朔,如虎添翼,行事要加倍小心。三公九卿多是前朝老人,同意不同意另说,逼得太急狗也要跳墙,选贤一事还是暂时搁置罢。”
韩嫣想了想,也觉得在理,便不再坚持。
刘彻道:“你转告张汤一声。”
韩嫣连忙答应。
无事可说,韩嫣与李陵还守在身边,刘彻不耐烦地把他们遣回到岗位上,省得李敢将军过来要人。
“都出去,朕要一个人静一静。”
待屋子里的人都走光了,刘彻迫不及待地爆发出一声大笑。
半夏守在门外,隐约听到主子的声音,以为气得疯癫致于行为失常,更是心疼。
然而,刘彻却是实实在在地高兴着。
东方朔看过刘彻的换血计划,担心遭到朝中势力阻挠无法实施或名存实亡,商议之后同意延迟到十月,在此之前,需借大婚联合陈、王、田三家外戚,把姓窦的打压下去,清出一片空地,然后一个萝卜一个坑地把新人埋到岗位上去,并教育他们以厂为家的道理。
老太太这回真是瞎了眼,刘彻还发愁怎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调教自己的朝廷,她居然主动地引狼入室,替刘彻省去无数麻烦。
这个东方朔,真是越来越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