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她不属于江南

从2012开始 两碗干扣面 7774 字 6个月前

“慢些吃,沾些调料,就不会那么热了。”苏白道。

“嗯嗯。”姜寒酥点了点头。

果然,姜寒酥接过包子吃下去后,真没之前那么烫嘴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就算是当年我追你时,也没有像你刚刚那么急啊!”苏白道。

姜寒酥刚沾了些调料吃第二个包子,闻言,腮帮鼓鼓的睁大了眼睛。

她想说,还能这么比喻的吗?

吃饱喝足后,两人携手在街上逛了起来。

虽然北风刮得很大,天气也很冷,但两人互相牵着手依偎在一起,却并不觉得怎么冷。

走了会儿后,苏白弯下腰,将她给背了起来。

下午,苏白开着车,带着姜寒酥回到了苏家村。

在家里待了一天后,苏白才买了些礼物,将姜寒酥送回家。

24号,苏白来到了苏家村小学。

此时,这座小学已经焕然一新,以前没有的篮球场,跑道,都建设了起来。

在参观看完这所一点都不比实力的小学差的校园后,苏白去拜访了他曾经的小学老师。

那个在这里,教了整个苏家村整整两代人的老师。

他教过苏白的父亲,也教过苏白。

苏白小学一年级,就是在这里上的。

在那个艰苦的岁月,他一个人身兼语文,数学,体育,风雨无阻数十年。

人家有了文化,无不走出乡村,向外发展,而他倒好,却在破烂不堪的乡村小学里扎根数十年。

这样的老师,如何能不让人钦佩。

在苏白初入学堂刚见到苏有学时,他才四十多岁。

如今再见,已经六十多岁了。

满头白发生。

但即便如此,他依旧在学校里教着一年级的语文。

当然,因为苏白,他已经不需要再像往年那般一人身居数职,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了。

如今的苏家村小学,每一年级每一科,都有一个任课老师。

如果村里早结婚,家里条件又苦些,无法让孩子去镇上以及县里去读书,那么他都已经育人三代了。

不过随着如今苏家村小学发展的越来越好,要不了几年,那些将孩子放在外面读书的,都会将其放在家里。

如此,育人三代,便会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

村里人,除了苏白少数几个人,哪个不是十七八岁就结婚的,如今孩子也都够年龄上小学了。

“那时就觉得你以后一定会有出息,老师的眼光果然没看错。”苏有学笑着说道。

在上初中之前,苏白的成绩一直都很好,当时在苏家村上一年级时,成绩更是班级里的第一名,作为成绩最好的学生,当时自然颇受苏有学的喜爱,那时候家里穷,老师有空没空就会让他去他们家里吃饭。

想起这些,苏白难免有些感伤。

前世因为种种原因,老师去世时,他最终没能回去看望一眼。

“老师,得保重身体啊!”苏白道。

“老师身体棒得很,这点不需要你操心。”苏有学说完,道:“谢谢。”

“要是没有你帮忙的话,这所小学,可能就要倒闭了。”苏有学道。

现在村子里的人渐渐富起来了,这座破旧的村里小学,也就逐渐没有人上了。

没有学生,老子渐渐也就少了。

老师一少,学生也就更少了。

如此,便形成了恶性循环。

因为都知道自己村里这个乡村小学缺老师的原因,再加上房屋破旧,体育设施基本没有,所以都把自家儿女送到了镇上以及县里去上学,如此,这所小学,除了村里那些依旧还处于贫困中的人家,基本上是没人上了。

如果不是苏白突然的投资,顶多再过一年,学校就要拆掉了。

苏有学在这里教书育人几十载,对于这所学校是有很大感情的,自然不想就这么让人拆掉。

所以,他自然很感谢苏白。

“老师,说这话可就见外了,您老当年一个高中生,以几十年前高中生的文凭,去哪里不能施展拳脚,赚一些钱?但为了村里孩子的教育,不还不是留下来了?我没您那么伟大,但如今赚了些钱,也是能做到回报一些给乡里的。”苏白道。

当年苏有学决定留在村里教书时,曾经被他父亲狠狠地打了一顿。

在那个年代,苏有学的家庭算是不错的,不然也没有能力能让他读高中。

那时候家里都指望他能飞黄腾达呢,但是谁都没有想到,他会选择留在这个贫困的村子里教书育人。

“其实,老师也后悔了,年轻时觉得,当个老师,能帮助村子里一些孩童多学点知识,也不枉自己上了那么多年学,只是当了这老师才发现,自己能帮助的孩子极少,这些年,我见过太多成绩好的学生,但都因为家里没钱上不了,这是让我最为痛心的,当时遇到第一个时,我还能自己掏钱资助一些,但也只能资助多上两年学,之后没钱了,依旧上不了,而这样的学生越来越多,到最后,我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些很有学习天赋的人,到最后都一一退学。”

苏有学叹了口气,接着说道:“你父亲就是如此,他是我教书这么多年,见过的最有学习天赋的,什么东西都是一看就会,天生的学习苗子,如果当时他能接着上,我们村早在几十年前就能出个大学生了。”

“他下学时,连着校长,我们所有人都去了你们家,去给你奶奶做思想工作,但是都没用。没钱啊,你爷爷那时候正好有病,急需用钱。”苏有学道。

对于这些,苏白自然知道。

因为早在他小时候,父亲就成因为自己没有继续上学而抱怨过。

他与奶奶争吵,多数也是因为这个。

据奶奶所说,那时候爷爷正好有糖尿病,钱都用来治病了,但到最后还是没有治好。

与苏有学聊了许久,苏白才从屋里出来,然后回家。

转眼间,又到了大年三十。

三十早上,苏白将对联贴好,然后几个堂兄弟,出门将鞭炮放了起来。

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一群人围在一起,吃起了早饭。

为了热闹,再加上家里盖的是楼房,上下两层足足有七八间房子,苏白让大伯他们一家也都住了进来。

一家人团团圆圆,几人烧着大锅饭,几人在院中玩耍,这本就是奶奶最希望看到的场景。

这点小小的事情,苏白又怎么会不帮着满足。

如果不是因为两位姑姑都有自己的家人,苏白都想让两位姑姑过年也来自己家里。

到了下午,苏白开车,一家人来到了爷爷的坟前烧了些纸。

大年三十的这次上坟,只需要给爷爷烧些纸就行,明天初一,才是真正的上坟时间。

那时候,家里的男人,不论老幼,都要去。

因为初一的上坟,要上的可就多了,爷爷的,老太爷老太奶的,以及二爷三爷的。

苏白的三爷,在年前27号的时候死了。

至此,爷爷的几个兄弟,就都不在人世间了。

晚上回来,母亲他们便又开始准备年夜饭了。

“这在外面天天干活儿,这回到家了以为能闲着,没想到这回到家哦,还没有在外面轻松,天天得给这些大老爷们做饭吃。”伯母开玩笑的说着。

“可不是,这一天天的,没一刻能闲着,做完饭了还得洗碗刷锅。”母亲也说道。

“可别抱怨了,能做上饭就不错了,我们那个年代想做饭还没东西做呢。”奶奶便烧锅便说道。

“看,我一说话咱娘就提上辈去了。”伯母笑道。

“你不也天天提你们那一辈子穷嘛。”此时苏白的堂姐也笑道。

“就是就是,现在一辈肯定比一辈好,要是一代活的不如一代,这才没指望了呢。”奶奶笑道。

大年三十晚,除夕夜,众人将饭菜端到桌子上,苏白将买来的酒和饮料也拿了过来。

这顿年夜饭忙活了好几个小时,整个大圆桌摆的满满的,足足有将近二十个菜。

这就是人多的好处,这要是只有一两个人去做饭,这二十多个菜,恐怕就算是做到明天早上也做不完。

这边春晚正好也刚刚开始,随着鞭炮声的响起,这2016年的最后一顿饭,也就开始了。

晚上十二点,新年到来。

苏白与姜寒酥打着电话,共同放起了手中的孔明灯。

两人默默的许下愿望,看着升空的孔明灯,谁也没说话。

直到许久,苏白才开口道:“寒酥,新年快乐,我们认识七年了呢。”

从初一初见她时算起,可不就是七年了吗?

“在我心里,只有五年诶。”姜寒酥道。

“啊?原先的那两年不算了吗?”苏白问道。

“那两年我又不认识你,都没说过几句话,怎么算是认识。”姜寒酥小声道。

“那这样算的话,我们可不是认识七年,而是相恋五年。”苏白笑道。

“嗯,相恋五年。”姜寒酥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缓缓说道。

“再过两年,就到七年了,到那个时候,我把你娶回家。”苏白道。

他们现在已经上大二了,再过两年,他们大学正好结束。

“嗯。”姜寒酥点了点头。

早上六点钟,天空中飘着小雪,苏白他们这一辈,将近三十多人,拎着纸和鞭炮,开始去上坟。

老太爷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下有八个孙子,八个孙子下又有将近二十多个儿子,苏白他们这一门可不得有几十人嘛。

在苏白小的时候,每年初一上坟,算是他最喜欢的一件事情了。

几十人浩浩荡荡,每到一个老坟前都整整齐齐的下跪磕头,场面蔚为壮观。

先从辈分最大的老太爷老太奶开始,然后是苏白的爷爷,再然后是二爷,三爷。

因为坟地有的近有的远的关系,他们上完,也花了好几个小时。

他们之所以早上去的原因,也是因为早上上冻,地里即便是有雪,也没开始化,因此路非常好走。

要是到了中午或者是下午再去,那可就免不了要踩一些泥了。

剩下的几天,则都是接客,或者是走亲戚的时间了。

初二,两位姑姑过来烧纸,苏白他们一大家子自然得在家待客。

这个时候,算是小孩子最喜欢的时候了,因为有红包拿。

母亲给了两位姑姑的孩子每人五百块钱,而两位姑姑也给了苏白五百。

以苏白如今的岁数自然是推迟不要的,不过两位姑姑以你多大都是我们的侄侄为由,苏白只能收下。

初三,苏白跟母亲去了姥爷家,给姥姥上上坟,而苏白的父亲则是去了舅姥爷家。

一直到初七,这种现象才停下来。

没过多久,便又到了快要开学的时间。

距离开学还有一周的时候,苏白与姜寒酥一起坐车来到了亳城高铁站。

“苏总,要不要我送你们到站台。”高山问道。

“不用,你先回去吧,对了,下雨路滑,路上开车注意点。”苏白笑道。

只一些行礼,两人就能拿完。

高山点了点头,开车回去了。

最近半个中国都在下雨,特别是苏白他们这块,下的很大。

苏白打着伞,两人走进了亳城高铁站。

他们只等了十分钟的时间,便开始检票进站了。

苏白一手拎着行李,一手牵着她,走过检票口,找到自己的车厢号,上了从亳城到杭城的车。

上车,找到两人的座位号,苏白把行礼放上去,然后两人并排坐了下来。

“人家过年回家都会胖几斤,你这没胖倒还,怎么还瘦了呢?”等车子行驶后,苏白看着她问道。

“你不在我身边,吃不好。”姜寒酥小声道。

苏白不说话了,姜寒酥说情话,杀伤力实在是太大了。

“要不明年就结婚算了,反正乡下多少岁结婚都行的,这每过个年,都得要许多天不见,实在是太烦人了。”苏白道。

本来7号过后,苏白就想把姜寒酥接到家里来住的。

结果林珍一句还没过门呢,哪能天天往男朋友家住的道理,要是最后你们不结了呢,我女儿岂不是嫁不出去了。

虽然知道林珍说的是玩笑话,但是其中不想让女儿那么早来苏白他们家的意思,苏白还是能琢磨出来的。

说起来,林珍之所以不想让姜寒酥来苏白他们家的原因,吃醋倒是占了一大部分的原因。

本来一年大部分时间姜寒酥都是跟苏白在一起的,这过年放假回家了,你还想霸占着,当我这个娘不存在了是吧。

林珍几个月没见,也是想让姜寒酥陪着她多过几天呢,哪能放假了还跟苏白在一起的道理。

年前苏白把姜寒酥带到城里住的那几天,林珍就已经很不乐意了。

这放假了也不回家,跟着男朋友乱跑,回家的时候,林珍就把他们全都给说了一盘。

“这你得问我妈才行的。”姜寒酥小声地说道。

她脸色有些红,这谈婚论嫁的事情,哪好意思与苏白说啊!

“问你妈做什么,难道我还做不了你得主吗?”苏白笑着问道。

“不是啊!”姜寒酥摇了摇头,然后说道:“你能做的了我主,但做不了我妈的主啊,大学之前结婚,我妈估计是不会同意的。”

“林婶的主,我还真做不了。”苏白道。

这只是放假多跟姜寒酥待几天,就已经惹她生气了,提前结婚这事,估计没戏。

而且距离大学结束也没几年了,姜寒酥又不会跑,倒也没什么好着急的。

苏白将笔记本放在前面的车架上,两人一人带了一只耳机,看起了电影。

从亳城到杭城的高铁需要四个小时,对于高铁来说,这已经算是长的了。

到了杭城之后,两人就近在一家餐馆吃了午饭,然后苏白打了辆出租车,两人来到了靠近学校的一个小区。

小区名叫西月,苏白去年年底让人在这里帮忙租了一套房子。

三室一厅一卫一厨,再加上一个阳台,有一百多平米,总共租了两年半,正好到大四结束。

虽然学校里明确规定了不准在外面租房住,但有时星期天了,或者是放假的时候,是能来这里过几天二人世界的。

否则即便是在一所学校里,天天也见不了几次面。

苏白提前一周来杭城,就是想着能跟她在这里过几天只有两个人的世界的。

房子在23楼,到了小区后,苏白提着行礼,拿出钥匙打开了房门。

房子他只在介绍人发的微信图片上看过,具体是什么样子,他也没见过,这也是第一次来。

进去后,苏白扫了一圈,很满意。

苏白要的沙发,以及要的一些家电什么的,都已经装修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