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都拖到年后,三艘大船的启用时间,说不定就得三月份了。
“我觉着,这事儿不好往年后推,该修还是该维护,年前办妥为好。”在办公楼的会议室,刘启元发表意见。
袁长河很迟疑:“咱们没接触过大型货船,有心也无力啊。景文怎么看?”
被问到的秦向儒在这几个人里面,应该是这方面的理论专家,于是就被袁长河问到了。
没自信的秦向儒,很正常的有些心慌:“我也只是看过一些相关书籍,不但没亲自动过手,也没见过旁人大修和维护。事关船上人员和货运财务安全,这事儿咱们怕是做不来。”
“那怎么办?”周山挠头,建议道,“要不送去前面岐镇,那里的船坞是左近最好的了。”
“那怎么可以?”作为诚运维护船只二把手的小满,对周山的提议,义正辞严的表示了质疑,“我和秦公子去过那个船坞,那里的手艺很一般。咱们那条损坏严重的大船,他们根本不敢接。”
周山冲着他捏了捏拳,这小子,在他面前越来越没大没小了。不就是多说了几句翼阳码头的事情吗,不至于这样吧?!
小满微扬着下巴转开视线。
他这是就事论事,绝不参杂别的私人因素,岐镇船坞的手艺真不行,他都瞧不上。
不过,能借此表示一下对周山不专业的鄙视,他也很高兴就是了。
“那就送去通州?”顾天成很不确定,他和袁冬初刚从通州回来,这么大的事,总得有个有分量的人前去才是。
他转过实现,征求袁冬初的意见。
“眼看着就要过年,”袁冬初也很纠结,她挨个儿把围坐一起的人看了一圈,最后定格在秦向儒身上。
“按说这么专业的事务,应该懂行的人全程负责才好。但秦公子若是往通州去,剩下彩兰一人在家……着实不好。”
袁冬初的意思,秦向儒有理论知识,全程跟船大修,能在鸿江船厂师傅手中学些技艺,对他们来说,相当于一次有力的职业培训,有绝对的好处。
但眼看着就要过年,古代生活节奏慢,这时候家家户户都在置办年货,现在把秦向儒派出去,很有资本家和大地主盘剥劳动力的意思。
“要不,还是找个地方把船停靠下来,大修的事,年后再说吧。”袁冬初说道。
“太久了吧?”刘启元皱眉,“要不,我先带人把船送去鸿江船厂。反正年前也做不了多少事,年后秦公子再来接手这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