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蚍蜉撼树,不死待何?

蜀汉 雨落未敢愁 2569 字 9天前

他们的伤亡惨重,被阻挡在函谷关前的汉军望着那坚不可摧的城墙,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焦急;而守关的魏军虽然暂时抵挡住了汉军的攻势,但也深知自己已经陷入了绝境。

他们不知道这场战役何时才能结束,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活着看到明天的太阳升起。

函谷关外,秋风萧瑟,黄沙漫天,汉军营寨如林立,旌旗飘扬,气势恢宏。

高台之上,一位身披铁甲、身形魁梧的将领屹立其间,他便是汉军大将张苞。

张苞双目如炬,远眺着那硝烟弥漫的战场,面色却是非常黑沉,仿佛能滴出水来。

他冷哼一声,那声音中透露出不屑与愤怒,说道:“这个秦朗,看来是执意要为魏国陪葬了,蚍蜉撼树,不死待何?”

此时,夕阳如血,洒在张苞坚毅的脸庞上,映照出他眉宇间的冷峻与决绝。

他的双手紧握剑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显然,对于眼前的战局,他心中已有定计,但对于秦朗的顽固不化,他感到既愤怒又无奈。

在一旁,副将身披战甲,神色凝重,他望着张苞,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他轻声说道:“将军,函谷关内,有被劝降的魏军,何时发动他们,造成关内大乱,让我们更顺利攻城?”

副将的声音虽轻,但却字字珠玑,直击要害。

张苞闻言,转头看向副将,眼中闪过一丝冷光,但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他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地说道:“现在还太早了。函谷关乃天险之地,魏军依托关隘,固守待援,我们若此时发动内应,恐怕会打草惊蛇,反而坏了大事。”

说着,张苞走到高台边缘,双手背负身后,眺望着远处的函谷关。

只见关隘之上,魏军旗帜飘扬,士兵们严阵以待,一派肃杀之气。

张苞心中暗自盘算,这场战役,不仅是对汉军战力的考验,更是对他智谋的试炼。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那些仆从军、羌氐以及之前的魏国降军,都可以派上去练练手。让他们在前面冲锋陷阵,消耗魏军的兵力与士气。等到魏军伤亡惨重了,惊惧了,我们再发动关内的内应,里应外合,方能一举破关。”

副将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明了,他点头称是,对张苞的计策佩服得五体投地。

张苞不仅勇猛善战,更有着过人的智谋与胆识,这场战役,在张苞的指挥下,汉军必胜无疑。

此时,天色渐暗,营寨中的灯火逐渐亮起,与远处的函谷关形成鲜明对比。

张苞站在高台上,身影在灯火映照下显得越发高大。

他望着那灯火阑珊的函谷关,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与期待。

他知道,这场战役将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战斗之一。

“将军,那秦朗固然顽固,但魏军中也并非铁板一块。”副将突然开口说道,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战场形势的敏锐洞察。

“我们何不利用魏军内部的矛盾,进一步瓦解他们的士气?”

张苞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他转头看向副将,微笑道:“你说得对。魏军内部确实存在矛盾,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进一步打击他们的士气。不过,这需要谨慎行事,不能打草惊蛇。”

说着,张苞走到营寨边缘,望着那漆黑的夜空,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豪情。

这场战役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考验,更是对汉军整体实力的检验。

他相信,在汉军将士的共同努力下,他们一定能够攻破函谷关,为汉室立下赫赫战功。

“传令下去,让各营将士做好准备,明日继续攻城。”张苞大声说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

“我们要让魏军知道,汉军的威严不容侵犯!”

随着张苞的命令传下,汉军营寨中顿时响起了一阵阵响亮的回应声。

将士们士气高昂,摩拳擦掌,准备迎接明日的战斗。

他们知道,在张苞的带领下,汉军一定能够攻破函谷关,为汉室争光。

又连续攻城了五日五夜,函谷关内外,战火的硝烟如同浓重的墨云,遮天蔽日。

城墙之上,魏军的旗帜在狂风中猎猎作响,那声音在这寂静而紧张的战场上,显得格外刺耳。

函谷关内,魏军的士气已经低落到了极点,士兵们的眼神中充满了疲惫和绝望,他们的步伐沉重,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刀尖上。

主将秦朗,这位昔日威风凛凛的将领,此刻也显得憔悴不堪。

他数日没有脱下甲胄,铁盔下的脸庞被汗水和尘土糊得难以辨认,只有那双眼睛,依旧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的铠甲上,斑斑血迹见证了这几日来的激战,每一次挥剑,每一次冲锋,都仿佛耗尽了他全身的力气。

洛阳方面的援军,迟迟不到,这让秦朗的心中充满了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