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既如此,郑员外又为什么要让七娘和灿儿分开?是郑员外觉得这母女之情不可贵,还是……另有原因?”
被他这一句句的问着,郑洪新哪还能有可以分辨的,只有反复的念叨兄弟情义,父女之情,不过他虽然昏头了,他那讼师却还记得自己的责任,一见这情况,立刻就道:“大人,郑员外告的是刘举人私拐逃妾,郑七娘是自幼和其母一起被卖到郑员外府上的,之后被抬举了通房,生了女儿,她厨艺好,所以郑夫人经常将其外借,但她还是郑家的人,我们这里,有她的卖身契。”
“他们还有七娘的卖身契?不是说她的卖身契烧了吗?”听到这里,郑定辉忍不住了,“她骗咱们?”
一知道郑洪新和七娘之间有关系,他们就详细问了,关于卖身契这一点更是再三确认,七娘也肯定的告诉他们,在她出来的时候,郑洪新将她的卖身契给她了,她虽不怎么识字,却认得自己的名字,当下,她就将那卖身契烧了。
“啊,不,七娘不应该骗咱们,那就是郑洪新骗她?”
倒不是相信七娘的人品或是和他们的感情,而是他们母女现在就在府中,撒谎又能有什么好处?
刘文点点头:“恐怕是郑洪新也不知道那卖身契是假的。”
其实在先前上衙门的时候,他也在想郑家告他们的依仗,他想到了郑家可能抱上了哪个大腿,甚至狗血的想到了,郑家有什么祖传的东西,而在那讼师说到卖身契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他太小看这些深宅妇人的手段了,也太不了解女人心了。
郑家娘子当初能将七娘租借出去做厨娘,又怎么会轻易的放她走?不仅她自己不会放,也绝对不会让郑洪新放的,而为了防止郑洪新私下放人,恐怕是早有准备,只是正巧就用到了这里。
想到这里,他暗自摇了摇头,这件事事情不大,但就是缠手,要处理妥当还真的要思量一番。
“大哥可否将此事交给我来做呢?”
他正这么想着,突然听到郑定辉这么说。
第101章
刘郑两家的这场官司就像一个不大的石子掉进了湖中,转瞬间就被湖水吞噬了,可是荡起的涟漪却层层不断,民间议论,宗室中也议论。
此时正值过年,家家户户都有很多事要忙,倒也不是太在乎这么一个小案子,但挂不住总有人说啊,茶馆里,酒楼里,街头巷尾,不定就有人在谈论,这听的多了,自然而然的也就要跟着说上两句,而这说的多了,传的也就邪乎了,开始还是两家在争一个妾,后来这个妾简直就成了祸国妖姬了,甚至连带上了什么将军,什么王爷,当进行到这一步的时候,也不用人推动了,民众们自动自发就演绎了下去,那说的是一个比一个兴奋,谈的是一个比一个高兴。
宗室中倒没有传的这么夸张,不过他们本身也在议论中。
安平帝要封爵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他们也在看着哪一家更有希望,现在爆出了这件事,也算是为他们找了个乐子,特别是比较潦倒的宗室,说起来的时候还夹着一种幸灾乐祸和期待。
两家缠上了这种事,也许,这爵位就会没了?更也许,圣上会将这爵位分到他们这边?虽然后者的可能不大,但也足以令他们向往了,而正如他们所想的那样,安平帝对这件事很郁闷。
大年三十的晚上,在皇室的年夜饭上露个脸之后,他就将李思安招到了自己的寝宫,然后歪在软榻上对李思安诉说内心的委屈:“李相,朕真的错了吗?朕不过是想找到太祖的后代,真的就错了吗?朕想给太祖、给祖宗一个交代,真的错了吗?朕……”
李思安被他这一连声的错了吗弄的头晕眼花,好容易等他停下了嘴,才道:“陛下,臣腹中饥馑,恐怕要先吃些东西才能回答陛下的问题。”
安平帝正满心的等他的安慰,听了这一句,立刻被堵在了那里,但看着他花白的头发,再想到自己将他匆匆招来,也只有招呼太监为他准备吃食,一份小蒸饺,一碗八宝粥,一小碟酱鸡,一小碟青菜,两个凉菜分别是调木耳和松花蛋。
李思安一看到那个松花蛋,噗嗤一声就笑了出来,安平帝哼了哼:“李相笑什么。”
“臣只是没想到,在陛下这里,也能吃到这君子蛋。”
“什么君子蛋?”安平帝立刻坐了起来,“不过是在鸭蛋里变出些花,就有了君子的名号,他若真是君子,也不会弄出这种事,朕的脸,都让他们丢光了!”
李思安也不理他,先慢慢了喝了两勺粥,然后又去夹了一个蒸饺,这席面上的菜虽然看的平常,但无论是用料还是做工,都是讲究再讲究的,比如这八宝粥,平常人家也是核桃松子小米的用,可是这宫里用的就都是各处上来的贡品,米是柳州的,枣是衡州的,核桃是元州的,这些千挑万选出来的材料,再用小火细心的熬了,那自和一般的不同。
刘家兄弟上来的时候不好意思大吃大喝,李思安却没这些顾虑,他悠悠哉哉的蘸了醋,慢慢的将那小巧的蒸饺放到嘴中,直看的安平帝郁闷又加上了三分:“李相!”
“陛下,陛下这一段用心太过了。”
安平帝没有说话,李思安又道:“陛下念着先人这自然是好的。但是太祖的两个后代已经找到,陛下也拿出了爵位,虽没有赏下去,也是早晚的事,对太祖也是有交代了。陛下乃一国之君,还请以江山为重。”
安平帝没有说话,过了半天才慢慢的开口:“李相如此说,倒好像是朕为美色所惑……”
即使李思安这次做了充足的准备,此时还是被噎住了,他嘴角抽了两下,还是没把嘴边的话抽回去:“陛下,慎言!”
“其实,刘大郎倒也当得上谦谦君子……很有几分,李相的风采呢。”
李思安几乎没有昏过去,他正要说什么,安平帝又道:“李相莫怪,朕不过是一时感叹,李相所说正是,朕还有国事要操劳。”
他这么说着,却常常的叹了口气,李思安不得不再次道:“其实陛下不必忧心,有了此事,陛下也就更能看清这两个,哪一个更适合做太祖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