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他们大河村,光参加预考就有近三十人,刷掉了一大半。其实题目向辰做着觉得不难,但是这样都过不了,确实参加高考也是浪费人力物力。
不管甘心不甘心,成绩出来了,结局已经定下。从宣布恢复高考起浮动的人心又平静下来一部分,但是也燃起了希望,只要有机会,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总要考出去。
预考过后没多久,高考来临了。
这时候可没有什么考区房,后世各类公考、职业技能考试、研究生考试,考生都会提前去考场附近订一个宾馆,就怕早上赶来考试的时候堵在路上。
相应的,那几天就是宾馆老板们的发财日了,从考场公布那一刻起,房价立刻飙升,翻个一倍都算老板厚道,那些民宿改的小旅馆,平时开五十,那几天他敢跟你喊五百。
不住都不行,本地还好,外地的千里迢迢赶来考试,要是因为住的太远误了考试时间,哭都能哭死,最后只能认宰。
向辰他们就没有这个痛苦了,应该说,想体验一下考区房都没有这个机会,这时候就没这个说法。
考试那天早上,天还没亮,大河村的知青们就顶着薄雾往县城里赶。一路走过去,后背出一层汗,棉袄捂得严实,脸上被风刮的生疼,身上却热的想脱衣服。
他们起得太早,几乎是大半夜的就起了,赶到考场的时候太还是黑的。
黑黢黢的天色里,一个个黑影穿过薄雾,向着考场聚集,很快在门前等了一大片。相熟的聚在一起,低声说着话,很快四面都是嘘嘘弄弄的人声。
这么早赶来考试,都是空着肚子来的,有成算的带了干粮过来,这时候垫吧一口,好歹能安慰安慰叫个不停的肚子。
向辰背了个包,这时打开背包,掏出一个保温饭盒,里面的包子还冒着热气,分一分,一人一个几口下肚。
作为考场的学校,岗亭悄无声息亮起灯,当即许多考生的视线就聚集了过去。
小岗亭的木门吱呀一声打开,出来一个老爷爷,搬出来一个煤炉,一个独凳。一个老奶奶拎着一个烧水壶放在炉子上,又把一摞碗放在凳子上。
摆出这架势,意思很明显了,立刻有考生围过去。
老爷爷把碗往前一递:“五分钱一碗。”
听见这话,有考生轻嘶一声,那碗很大,就算没带干粮,一碗水下肚,也能骗骗肚子,混个水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