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然的东西不多,将两本书往里面一塞,就了事。拿着今天要带回去的猪骨头,李然试了试,今天的骨头都选的短的,还真放得进去。
他抬头往教室门口看了下,这样的天气,胡建军却放学铃响后就冲了出去,也不知道干嘛,现在还没回来。李然将方大山的东西拿来背在了身上,就一起站到门口等胡建军。
过了会,这小子总算回来了,身上衣服湿了,但头上打着把伞,手里也还拿着一把。见到李然,这小子笑出口白牙,带着邀功味的摇摇手里的东西。
李然对这感到挺惊讶,要知道他们镇上并没有熟人,也不知道他打哪借过来的。
胡建军听了他的疑问,得意洋洋的抖抖眉,说了来处。李然才明白,胡建军镇上是没熟人,可那熟人是特指打人。这家伙在镇上可是有群熟悉的,并且崇拜他的小跟班。
这两把伞就是他从里面一个人家里借过来的。
李然将伞拿过来,顺便提醒胡建军明天别忘带了,省得那小孩难做。
胡建军一拍胸脯,答应下来。
到了各村的交界处,四人就分成了两部分,各自回家。
现在雨已经停了,李然怕胡建军明天将伞给忘了,所以把伞给拿在了自己手里,打算明天由他带过去。
现在伞这东西,各家也是很小心的用的,因为只要注意,基本上很多年都不用买新的,省钱。
胡建军那兄弟将伞借了出来,要是他们给弄坏了,那兄弟估计是逃不过一顿竹笋炒肉,受了人家的情,李然自然不想给人家添麻烦,所以对这伞,他很注意。
到了家,一家人都在屋里,这种天气也没法做什么农活。李妈本来坐在大堂里,见李然进来了,心疼的站起来给李然擦干头发,嗔怪道:“都带雨衣了,怎么还弄得全身这么湿?”
李然笑着将方小山的事说了下,换来李妈的一个手指顶在额头上:“这心思也太好了。”话是这么说,李然也听出了里面的笑意,知道李妈对这挺高兴的。
父母都希望自己子女是最好的,李然心好,他们也觉得是种荣耀,虽然,这种心好其实是大部分孩子都有的,可在她心里自己儿子的心好也是与众不同的。
等进了屋换了件衣服,收拾好后,李然就向厨房走去,刚进来,就看到五姐在灶旁烧火,火光映着她的侧脸,让她脸颊上晕了层红色,也让李然第一次发现,自己这个姐姐虽然性子不咋好,却也是个清秀小美女。李妈正将姜往锅里放,看样子是在煮姜汤。
五姐看他进来了,就让他坐在自己旁边,灶旁暖和,在这好让头发早点干了。姜汤好后,李然不让李妈动手,自己盛了碗喝。进肚后,那股带着点辣味的热水,立即让身体里泛出阵暖流。
李然喝着热乎乎的姜汤,也是满心温暖。作为家里除虎子外最小的,全家人都很照顾他。就连痞子般的四哥,平常看起来一副大大咧咧,要是在公家地里偷摘了什么黄瓜之类的东西,也会给他带些回来。
第一次吃到这“来路不明”之物时,李然还很担心。他不是从小在这长大的,对很多规则都不怎么懂。可等陪着胡建军在地里面悄悄摘了几次后,也明白了只要不被抓现行,这就不是什么事。
李妈见李然喝得舒坦,笑眯眯的把别的舀在几个碗里,端给李爹他们去。
李然喝完了姜汤,将碗放在灶上,低头就看到了灶下一个竹篮里装的土色东西。李然将竹篮提起,这里面装的是最常见的一种蘑菇——香菇。
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中国特产之一,在民间还有“山珍”的称号。这篮子香菇应该是家里趁雨停了,去采摘的新鲜的。
夏秋季节,天气闷热,一下雨后,地上就会长出很多蘑菇来,是采蘑菇的好时机。 李然在路上只希望着能早到家,没注意到这个。五姐他们不赶时间,倒注意到了这碗好菜。
蘑菇营养丰富,吃了对身体好,味道也棒。在以前,李然偶尔也会买些蘑菇做菜。除了香菇,像平菇,双孢菇,金针菇等食用蘑菇,李然也都认识。
香菇味道鲜美,李然想到今晚会多这份菜,呵呵的咧开嘴。又想到自己带回来的猪骨头,李然将袖子挽起来,打算自己动手做。香菇加在猪骨头里面炖汤,可是碗好菜。猪骨的鲜味和香菇的鲜味凑一起,绝对美味!
而这菜都不用说做法,自然是先将猪骨弄熟,再丢蘑菇,李然小心的控制火候,等蘑菇汤做好时,一股香味就从锅里飘了出来,让五姐从座位上站起,凑了过来,眼巴巴盯着。
这猪骨头最近常吃,到没什么新鲜,可没想到加了蘑菇后,竟会这么香。
吃晚饭时,这碗菜是大受好评。李大哥舒着眉吃了个香菇,随后心情很好的开玩笑:“这山珍海味里面的山珍,我们吃得最早了。”
李大哥的情况,李然这两个月也摸了清楚,因为李爹偶尔闲聊时,常说李大哥聪明。刚开始李然还以为李爹是因为父亲的身份,所以有点自家孩子啥都好的情节,后来才知道李大哥是真的有才。
姚舅那的一些艰深的书籍,李大哥也常常借回来看。只是因为没有时间,所以那书难得去换本而已。想到李大嫂知青的身份,李然后来又觉得这挺正常,要是李大哥真的大字不识一个,那李大嫂又怎么会嫁给他,还不回城里。
听着李大哥的话,李然向外面看去,为了省灯油,李家一直都是在天还亮时就将饭给摆好,开吃。
这蘑菇乡里到处是,不算什么,那镇里呢?他们总会对这新鲜物动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