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们对于政策的变化是最敏感的,所谓小富靠勤,大富靠命,富可敌国靠的是政策。
因此香江商界巨富纷纷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内地,年前林朝阳和陶玉书夫妻俩连着收到了几份富豪榜上人物的聚会邀请。
虽然林朝阳和陶玉书夫妻俩到香江以来一直很低调,但这夫妻俩在内地拥有深厚背景的事已经是香江上层社会公认的默契。
在这种时候找这夫妻俩交流交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上个月回燕京的时候,我倒是听说了些消息。
现在我们和美国正在就保护美国公司在中国的版权和专利问题进行谈判,不过效果似乎不太理想。
最近半年以来,双方都给了对方施加了不少压力,未来不排除毛衣战的可能。
但我想这一定是小概率事件,双方相向而行是大势所趋。
我觉得现在更让人期待的是,国内一直在努力争取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
大家也应该清楚,以中国的人口规模和工业基础,一旦真正的加入全球化自由贸易的大循环中,必然会爆发出一股巨大的经济浪潮。
这条全球化的大船一旦踏上,就很难回头。但我想,它对国内的利应该远大于弊。
诸位在商场上都是我的前辈,如今在内地也多有投资,今后如何操作,我想大家心里肯定比我有数。”
腊月二十八,深水湾高尔夫球场内,一群香江商界巨鳄漫步于绿茵之上,挥动球杆之余聊起了内地如今的政治和经济形势。
林朝阳夫妻二人应邀出席,陶玉书当着众人的面侃侃而谈,林朝阳则在一旁看着贤妻的表现笑而不语。
“林太这番话真知灼见!”
说话的是包家大女婿苏海文,一个奥地利人,可一口粤语比陶玉书说的都流利。
今年的聚会是李嘉诚组织的,美其名曰邻里聚会。
既然是“邻里”聚会,那邀请的自然也都是居住于深水湾道的各位巨富。
李嘉诚带了长子李泽钜出席,来的人里包括了米高·嘉道理、林朝阳夫妻俩以及船王包家的大女婿苏海文和四女婿郑维健。
嘉道理家族发迹于沪上,但真正成为巨富还是在香江,在华资未崛起之前就已经声名赫赫。
其家族控制了中华电力、大酒店和香港地毯三家大型上市公司,总市值高达近千亿港元。
连在场诸人所居住的深水湾道别墅区,最早也是由嘉道理家族开发的。
米高·嘉道理是嘉道理家族的第三代掌门人,如今其父亲罗兰士·嘉道理年事已高,他正在逐步接手家族事业。
其家族旗下中电公司参与投资了内地第一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
“太平山下,城是李家的城,港是包家的港。”
船王家今天来了大女婿和四女婿,四个月前船王去世,他一生无子,只有四个女儿,留下的巨额财产也被分成了四份,由四个女婿分别经营。
长女夫妇接手了航运业务,四女夫妇接手了深水湾豪宅和环球投资。
尽管曾经的商业帝国如今已经四分五裂,但包家人仍旧站在香江商界的顶端,毕竟在1985年,包船王的资产就已经达到了400亿之巨。
跟这两个老牌富商家族比起来,陶玉书夫妻俩属于妥妥的“后富”、“新钱”,但在场却没有人敢轻视他们夫妻。
短短六年时间名列香江十大富豪,这是他们父辈都未曾完成过的壮举。
关键是夫妻俩经营的事业还不同于那些靠着运气或投机手段发家的新富豪,明明扩张的飞快,却有一种堂堂正正之势。
电影公司、电视台、报刊……尽管夫妻俩经营的属于文化传媒产业,论公司市值、营业额、社会影响远不如这些老牌家族,但在媒体影响力这一块却是全香江独一份。
1991年,恒生指数的传媒业公司市值总额420亿,夫妻二人掌握的公司独占200亿港元。
说香江传媒行业的半壁江山掌握在这夫妻二人手中,可能略微夸张了一点,但也相去不远。
现代商业社会,媒体影响力至关重要,这些站在资本市场最顶端的商人们再清楚这个道理不过。
更令大家佩服的是,财经媒体最新排出的富豪榜上,夫妻俩的资产高达近170亿港元,对旗下各家上市公司拥有着绝对控股权。
这一点,是在场所有家族都没做到的,由此可见这夫妻二人的枭雄本色,尤其是这位林太……
李泽钜的眼神隐蔽的落在陶玉书的身上,并非是那种花花公子的淫邪之色,而是带着三分好奇和七分钦佩。
他对陶玉书的好奇和钦佩都来自于他那个叛逆的弟弟。
今年年初,靠着父亲的资助和和黄的便利条件,弟弟掌舵的卫星电视开播。
李泽钜对此并不嫉妒,他一直被父亲当做接班人培养,如今弟弟获得父亲的资助也不过是为了扶持他分门立户而已。
卫星电视开播前后花了10亿港元,若算上和黄旗下亚洲卫星公司给予卫星电视的便利条件,这笔投资还要在再多上几个亿。
毕竟,没有亚洲卫星公司的帮助,弟弟这个卫星电视牌照都拿不下来。
李泽钜本以为弟弟获得父亲这么大力的扶持,好歹会用心经营一番。
结果仅仅过了半年时间,他便从父亲处听说了弟弟要把卫星电视卖给林太的消息。
21亿港元!
李泽钜对这个数字的印象很深刻,卫星电视开播半年,入不敷出,并且在肉眼可见的一两年之内还要投入巨资。
肯花21亿港元买下这么个无底洞,李泽钜对做出这个决定的林太充满了佩服。
当然了,这种佩服并不是出自于商业运作手段,而是对林太的魄力。
照卫星电视的情况,林太等于是花几十亿元买了块卫星电视牌照。
这无疑是一场豪赌,李泽钜曾经专门和父亲探讨过林太这笔生意做的到底值不值。
李泽钜认为林太很有可能亏大钱,甚至有可能拖累旗下其它几家上市公司的发展脚步。
以他的估计,卫星电视要想实现自我造血至少要在三年内再投入20亿港元。
哪怕林太最后能够实现盈利,但3年时间和总计40亿资金的投入,对比一家盈利未知的电视台,是赚是亏谁也说不好啊!
毕竟做生意讲究个投入产出比和收益率!
而父亲李嘉诚的看法跟他截然不同,李嘉诚认为陶玉书在收购电视台后旗下媒体矩阵已经初步形成,这笔买卖赚大了。
父子二人由此产生了争论,李泽钜从各个维度分析了陶玉书的投资,得出的结论是:怎么看这都不算是一笔划算的生意,李嘉诚却固执己见。
回想着当初和父亲的争论,李泽钜不得不感慨一句姜还是老的辣!
卫星电视变成星空卫视,不到半年时间,这家原本半死不活的电视台在陶玉书手中奇迹般的起死回生,甚至已经可以和无线电视台掰手腕。
如此手段,堪称化腐朽为神奇!
他如今再看和父亲的争论,逐渐醒悟了与父亲之间的境界差距,或者说是他跟陶玉书的境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