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我什么事?”见了面,陶玉成问陶玉书。
“广院你认识人不?”
陶玉成眼睛一横,“你想认识谁啊?”
说到他的强项,陶玉成说话的语气可比平时硬气多了。
“也不是要认识谁,我想从他们那招几个人。”
“招人?你招人招广院的干嘛?我给你介绍我们中戏的人,燕影的我也熟。”
陶玉成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精神如此说道。
“我又不是要拍电影,是星空卫视要在内地落地,我得招一批熟悉内地情况的人才。”陶玉书解释道。
妹妹去年搞了个电视台这事,陶玉成早听说了,他是个爱凑热闹的性子,听着陶玉书的话立刻兴奋了起来。
“这么回事啊!没问题,他们副院长王纪言跟我都是哥们儿,一句话的事。”
陶玉书狐疑的看着他,心里把“哥们儿”这个词的份量调整为“酒肉朋友”。
“那行,这事就交给你了,你先帮我联系一下。”
“妥了,你等我信儿吧。”
说完,陶玉成潇洒的开着大奔离开。
到下午又打来电话,说人给陶玉书约好了,什么时候可以见面。
陶玉书想了想说,“那就后天上午吧。”
两天后,陶玉书带着星空卫视的工作小组和陶玉成、王纪言约在了燕京饭店见面。
燕京广播学院是中国广播电视界的人才摇篮,王纪言今年四十出头,能成为这样一所学院的副院长,自然不是一般人。
他是国内第一个电视学教授。内蒙出生,最开始工作时当了几年记者,穿梭于内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和牧场之间。
后来他成了工农兵大学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成了燕京广播学院副院长。
这些信息当然都是见面之后王纪言自己聊起来的,陶玉成没撒谎,他跟王纪言看起来关系确实不错。
不过陶玉书更觉得是因为王纪言这人为人太过四海,更兼才思敏捷、能言善辩,跟谁都能处成朋友。
“……据我的观察,我们中国人对电视的钟情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罕见的,老百姓们对电视的狂热追捧和信奉令人惊讶。
从长远来说,玉书你的这个商业操作绝对没错。
而且你太有先见之明了,竟然能拿到落地许可。
我们中国是十一亿人口的大国,未来随着经济发展,电视行业的产业规模和影响力必定会十倍、百倍的增加。”
王纪言口才绝佳,能当着众人的面侃侃而谈丝毫不露怯,是多年教师生涯养成的习惯,但其见识确实不凡,连陶玉书也有些佩服。
谈起为星空卫视招揽人才,他向陶玉书打起了包票。
燕京广播学院的教授们有个特点,就是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别强。
他们这个学科毕竟不是纯粹的研究领域,王纪言当过中国第一部中日合拍大型电视专题片《丝绸之路》的编导和摄像,给中央电视台策划设计过不少节目。
不夸张的说,如今活跃在中国电视界的头头脑脑、大腕小编们,不是他的同学就是他的徒弟,徒子徒孙就更多了。
叫他来只为招揽些人才,未免有些大材小用。
因而在见面的最后,陶玉书试探性的问:“老王有没有兴趣来我们凤凰台当个副台长?”
听到她的邀请,王纪言愣了一下,犹豫之际,陶玉成撺掇道:“星空卫视是亚洲为数不多的卫星电视台,老王,机会难得啊!”
见王纪言迟疑着没说话,陶玉成问陶玉书:“玉书,你光说挖人,也没说待遇啊!”
陶玉书笑着说道:“是我疏忽了。凤凰台副台长年薪30万港元,奖金以业绩计算,保守估计的话,应该有年薪的一半以上。
期权这方面公司还没落实,以后公司的中高层管理和骨干人员肯定都会有。
再就是安家费,签了合同就有5万港元的安家费。”
凤凰台的筹备还处于萌芽状态,待遇这些东西也是陶玉书参考星空卫视的薪资待遇临时制定的。
陶玉书的条件说完,王纪言不争气的咽了口唾沫。
年薪30万港元,那就是21万人民币。
他现在是广院副院长,二级教授,工资加津贴也就300多块钱,一年就算4000块钱。
21万:4千!
干一年顶一辈子!
签了合同就有5万港元的安家费!
是个人都禁不住这种诱惑,但王纪言不是一般人,他强压着内心一口答应陶玉书的冲动,说道:
“多谢玉书你的美意,不过这件事是大事,我得认真考虑考虑。”
陶玉书面露欣然,“这是应当的,那我等你的消息!”
“好。”
聊完了正事,陶玉成和王纪言从燕京饭店出来。
“老王,我说你拿什么把啊?我不是因为玉书是我妹妹向着她,这多好的机会啊!”
王纪言叹了口气,“我当然知道这是好机会。可我现在的工作不是说放下就放下的,还有家庭……”
他说了两句,觉得这种话对陶玉成这样的咸鱼来说就是对牛弹琴,只好摇摇头说:“你不懂!”
“行行行,我不懂,我不懂,行了吧?那你慢慢考虑。
不过我提醒你,你那些徒弟里人才可不少,过两天玉书要是挑中了哪个能力出众的,你这个台长的位置能不能有可不一定了。”
陶玉成的话让王纪言忍不住心头一颤,确实有这种可能性。
但随即他又释然了,要真是那样,证明这个机会确实跟他无缘,也勉强不了。
又过了两天,因为孩子们得上学,所以陶玉墨带着两个小的先回了香江。
陶玉书进了中南的海的红墙内,与她同行的还有田同志(时任广播电影电视部侍郎)、窦守方(时任电影局副局长)、宁志彬(时任中影公司副经理)。
陶玉书一个商人跟几个文化领域的官员走在一起,还是进出政务要地,多少显得有些突兀,可谁让她根正苗红,在ZY领导面前都挂着号呢!
关于电影机制改革的汇报,获得了主管领导的明确支持,让几人振奋不已。
从红墙内出来后,田同志便开始组织起草《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文件。
文件的基本精神是: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等企业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了“电影的市场就是观众”。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内容便是:
1、自1992年6月开始,国产故事片将由中影公司统一发行改为由各制片单位直接与地方发行单位见面(进口影片仍统一由中影公司向各省、市、自治区公司发行);
2、电影票价原则上要放开,具体由各地政府掌握。
这样的意见内容,意味着中国电影行业即将迎来巨变。
往年这个时候陶玉书已经忙着回香江处理公司事务了,可今年,陶玉书为了这份文件也要在燕京多待些日子。
在电影行业机制改革这件事上,她出了不少力气,谈不上决定性作用,但绝对起到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