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吴王笙失望情绪没有保持多久,侍者和侍女就给新婚夫妇上了晚膳。如今王宫内的厨房都由苏妇管理,菜谱也由苏妇制定,晚膳上的佳肴,有许多是田王后没有见过的花式作法。田王后用晚膳时,一边吃一边注意着吴王笙的喜好。

吴王笙用过晚膳后,困意袭来,摇摇晃晃上了床榻,头一挨枕头就进入梦乡。田王后站在床边愣了一会,才轻手轻脚帮吴王笙将外衣脱去,自己也脱了外裳挨着丈夫躺下。丈夫即使是个傻子,也是她在这个陌生王宫中最有力的依靠。

元宵左右,吴国王都康城比春节还显得热闹,得到二月二提拔人才考试消息的有识之士,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涌来。

第126章

吴国王都二月二的提拔考试分了文武两类。文试有对答、策论、明算,对答由太傅出题,策论是王颉,明算则是郑钰铭。武试除了武艺比试,还得考对答和明算,不过武试的对答和明算考题要简单点。

对答考的是考生对学过书本的理解,策论考的是考生对当时的时政、议题的品论以及提供出自己的意见。明算是自然科学。

二月二的考试日子定得比较仓促,在交通不便的时代,一个多月的时间,并不能让王庭渴求贤才的消息传遍全国,有的人即使得到消息了,因为行路困难,也赶不及到康城参加考试。古时,远游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因为考期定得仓促,提拔考试没有进行预考,到了二月二这天,只要在二月一日傍晚五点前赶到王都考试报名处报名的考生,直接进考场参加考试。考场设在了原来的太子府,现在的北学院。二月一号到王都报名的考生有三百多人。

其中非贵族考生只有三十七人,吴国国籍之外的考生有五十多名,他们来自卫、唐、楚、陈、许、燕、齐、鲁。最多的是卫国人,共有二十多名,他们大都是流亡到吴国的卫国贵族子弟。

从达城、南埠、山谷三地来的考生最多,有六十多名。其中有十六名平民,十一名山谷奴隶少年,占了总考试非贵族人数的绝大部分。

王颉带在身边的二十一名门徒,有九人报名参加了考试。他们是王颉游历诸侯各国收下的。距离吴国遥远的许、燕、齐、鲁诸侯国考生,就是因此而有,这九名考生如果不是跟随老师周游到吴,跟老师一起留在了达城,在自己国家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消息及时赶来参考。

到了考试这天,吴王笙亲自到场主持了开考典礼。吴王笙虽号称是亲自到场主持,其实他只需要坐在搭建的彩台上,朝参加考试的考生微笑就可。典礼贺词由郑钰铭、楚朝辉和太傅应付。开考典礼时间不长,只半个时辰就告结束。典礼结束后,三百五十三名考生手持号牌,进入了考场对号入座,负责考场安全和纪律的护卫迅速清场,除了监考官,谁也不许进内,禁止民众在考场周围大声喧哗。

第一天考对答和明算,第二天文武考生分开,文类考生还是在北学院考策论,当天就能结束。武类考生要去军营校场比试射击、刀枪棍棒和马术,比试时间要长点,需要三天才能考较完。

考生考完三天后就可以在王宫宫墙处看到结果。考榜会将文武考生成绩的各前五十名贴出,前十名由王庭斟酌录用,后四十名可以进入南、北两学院进修,学员食宿免费,困难者每月还可申请2金生活费补助。

二月八号这天,是考试出榜日,郑钰铭迷迷糊糊醒来,只见卧室中光线不明,可窗外却隐隐有人声喧哗。

“这么早起床干嘛?”楚朝辉发觉怀中空虚,闭着眼长臂一捞,将刚小心翼翼脱离他控制的郑钰铭又搂进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