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这是何物?”赵轩手中翻来覆去看的东西正是吴国丰收节才有的报纸。

“这叫文汇报纸。”武铣弯腰禀报。

“有什么用处?”赵轩仔细看着手上的纸张,这份报纸有日期,日期显示是上个月的时间。

“上面内容五花八门,有小故事,还有连载长故事,叫封神演义,另外还有公孙盘对天气的预测。”报纸上除了这些,还有对古书某段的讲解,有一位笔名叫先驱者发表的小故事读后感。报纸的夹缝里,还有两则宣传南埠锦帛和茶叶的小文章,这种小文章,据说叫广告。

“这公孙盘的天气预报很准啊。”公孙盘在九月份初,就预测出,吴国十月前后,会大幅度降温,吴国今年冬天会非常寒冷。

“是,吴国百姓都叫公孙先生为活大仙。”武铣偷眼看赵轩脸色,赵轩去请公孙盘下山无果,回来后认为公孙盘无用,可是公孙盘对天气的准确预测,让吴国百姓避免了很多损失。

赵轩抿嘴没有搭腔,他没有将公孙盘放在心上,却对在祁门山脚遇见的楚钰念念不忘,可惜派去鲁国寻找楚钰的使者都失望而归,鲁国有名望的家族中没有那位名叫楚钰的俊美年轻人。

“愚公移山?”赵轩看到那则小故事。“这小故事倒挺有意思。”

“最有意思的是那篇读后感,文章发人深省,此人有大才。”武铣推崇那篇署名先驱者的读后感文章。

“像山一样执着,坚韧,然后,向命运宣战。相信落下的汗水终会滋润出一片绿荫,而摧毁山峰的人,只有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是千千万万个愚公。”赵轩读着文章最后感言,好一会都没有声音。

过了一会,书房响起报纸‘嘻嘻索索’的声音。“武铣,让吴国王都的密探,将每份报纸都用最快速度递送回太子府。”

“喏!”武铣领命退出书房。

赵轩深皱眉头,盯着窗外树枝上的积雪,喃喃自语:“公子明,你到底是何等人物?这篇愚公感言可是你之著作?”

第137章

西侯死后将近一年,大秦天子赠赐西侯的谥号诏书才姗姗来到,这位短命的吴国君王得到的谥号为睿,西侯被称为吴睿王。有了大秦天子的赐谥,吴王笙继承的王位便名正言顺,再无人可以质疑。吴王笙二年,是个灾难深重的一年。

这一年,大秦大陆中北部大部分地方干旱,齐、鲁、燕等国,许多农民颗粒无收,而中部和南方的赵、陈、楚等国,田地也减收不少。只有吴国,全国大兴水利,给田地增肥,使用先进便捷的农具耕种,全国大面积种植高产抗旱农作物,加上吴国地处南方,河流众多,受干旱气候影响较少,吴国这年秋收获得了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