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道喜的人,李柱子问黎锦是否要摆宴席,毕竟这是个值得庆贺的事情。

黎锦想了一下,还是拒绝了。

“不是我不想宴请,主要是我这才仅仅是个秀才,就这么大张旗鼓,未免会显得太过骄傲。以后若能考中举人,我再回来摆流水席。”

李柱子憨厚的笑着:“还是阿锦考虑的周全,我就早早的祝贺阿锦继续高中。”

就在黎锦回家的第三天,他给村里蒙学取好名字,甚至还自己挥毫写下了这两个字。

不管是装裱后挂在学堂门口,或者用其做模子,打造牌匾,都是得把黎锦的字展示给村里人看的。

黎锦起初对自己写的不满意,来来回回练了很多,直至吴大夫亲自登门的时候,黎锦还在练习。

毕竟不出意外的话,这幅字会在鸿雁村蒙学挂几年,甚至几十年。

外行可能看不出来差别,但黎锦却很在乎细节,得写到自己满意。

黎锦把吴大夫迎进来,他说:“您怎么如此客气。”

原来吴大夫还带着礼物,有腊肉和糕点,甚至还给小包子带了一些木串珠子玩耍。

吴大夫笑道:“左右无事,听闻你回来,就想来叙叙旧。你可别嫌我不请自来。”

黎锦说:“怎么会,我已扫榻相迎。”

吴大夫跟黎锦说了会儿恭喜的话,才慢慢切入。

“我也是到今日,才知道原来你也在宁兴书院。我那孩子,也在书院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