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大清唯一的皇帝

“雍正皇帝名为胤禛,出生于康熙十七,即公元1678年,是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德妃乌雅氏。”

光是这一点,就不是每一个皇帝敢做的,其中的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大力惩治贪官,澄清国内吏治后,雍正皇帝制定颁布了合理的廉政制度,从根本上杜绝贪污腐败现象。”

不曾想他看走了眼,居然没有看出来老四的心机。

“雍正勤于政事,事必躬亲,以极快的速度扭转了康熙晚年留下的种种弊病。”

“雍正十三年,57岁的雍正在圆明园突然感觉到身体不适,可他并没有在意。”

他自认为自己的勤政远胜于历朝历代的帝王,为此他还沾沾自喜。

“这五天分别是元旦、端午、中秋、皇帝生日和自己的生日。”

“但是即位后他夜以继日地操劳,事必躬亲,最后还是病倒了。”

“虽然每一次胜利的都是他,但这些也熬干了他的心血。”

“正是因为雍正,康乾盛世才得以顺利过渡。”

康熙:原以为老四看着最老实,没想到就老四心眼子最多。

“康熙六十一年,44岁的胤禛奉康熙遗诏,即皇帝位改元雍正。”

“而对于在京官员则发双倍俸禄和奖赏银,不被生活所困,且能生活安逸的各地官员们自然也就不会冒着危险贪污了。”

“这些都说明雍正在用人上是非常重视才干的,也因此在雍正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有才干的人。”

“雍正处在康乾盛世的中间尴尬位置,自身不仅经历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九王夺嫡,还有着篡位、弑父、暴毙等种种疑团谜案。”

不管是皇亲贵族,或是朝中重臣,又或是地方大员,只要一经发现贪污腐败,就会被革职严惩。

“清查亏空,让康熙晚年贪污腐败的官员原形毕露,并快速吐出曾经贪污的大部分银两,使大清国库迅速充盈起来。”

“不过,雍正深知只有保障了农民的安定,才能确保国家的稳定。”

“这一制度的实行,避免了各地官员剥削百姓和贪赃枉法。”

他对此早有预料,丝毫不会感到意外。

“发放养廉银就是从火耗归公的银两种拨出一部分,按品级发放给各地官员,满足他们的生活所需,避免他们贪污受贿。”

“除了自己生日外每天只睡四小时,这样的工作强度任谁都会积劳成疾,无法长寿。”

“一直以来,无论是史学家还是民间对雍正的争议都非常多,在位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三年。”

但知道了雍正的大魄力后,他不再犹豫,也打算效仿。

同为皇帝,他自然清楚雍正的魄力有多么大。

雍正:朕唯才是举,何来刻薄寡恩之说,都是那些读书人故意编排朕。

“很多人应该都不知道雍正皇帝是谁,在主播回答雍正皇帝问题之前,主播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雍正皇帝的事迹。”

“雍正继位后,面临的是一个令人焦头烂额的烂摊子。”

“雍正在位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三年,但这对清朝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

但为了集中皇权,牢牢掌控全天下的大权,他肯定是想设立军机处的。

“雍正气愤时常常会走极端,并且容易暴怒。”

“按照清皇室惯例,雍正皇帝六岁开始上学读书。”

“佟贵妃佟佳氏的出身十分显贵,姑姑是康熙皇帝的生母。”

雍正皇帝脸色一正,竖起耳朵认真的倾听。

西南地区的土司叛乱时常困扰着他,但他一直都没有想出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事。

哪怕遇到再大的阻力,他也要以雷霆手段制住这股贪腐之风。

“出人意料的是,几天后就驾崩了。”

“而雍正皇帝贵为皇子,自然是师从天下名师。”

“康熙皇帝非常重视诸位皇子们的学习,经常抽查考问他们。”

“由此我们可知,清朝皇室对皇子们的学习是非常重视的。”

“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兴办学校,统一文化思想与意识形态,有助于民族的融合发展,对后世的意义十分巨大。”

“从这点上来说,雍正堪称一个英明有为的君主。”

“例如一位地方县令就能收到四千两以上的养廉银,在清朝一两银子可以买150斤大米,这样的养廉银俸禄足以让他们一家衣食无忧。”

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要等他打败匈奴,才能有超强的威势排除一切阻力,推动军机处的设立。

康熙:说来朕也惭愧,留下的烂摊子要老四来收拾,不过好在老四没有辜负朕的期待,把这些烂摊子都一一化解了。

“康熙时就有秘密奏折,是皇帝的心腹所写,内容包括风俗民情、官场隐私、地方治安等。”

“雍正用人有自己的原则,并不一味地拘泥于道德的约束。”

“对于政见不同的大臣,只要忠于国家,雍正照样信任。”

“康熙晚年失去了年轻时锐意进取精神,一味地树立自己宽仁的高大形象,加上九王夺嫡对康熙精力的牵扯,使他疲于应对政事。”

各朝古人只知道雍正皇帝不是汉人皇帝,其他的就知之甚少了,苏晨有必要给各朝古人普及一下雍正的事迹。

“火耗归公就是各地政府向百姓征收的开支银两都统一交到上级省府,再由省府按一定合理的比例拨发下去。”

不过很快他就想开了,至少他没有因为积劳成疾而因病去世。

尽管大明和大清有不共戴天的大仇,他也对大清的皇帝没有好感,但雍正的做法令他钦佩。

“而且恩威并施,控制他们不犯错误,不被竞争对手抓住把柄。”

清朝虽说一共有十二位皇帝,但后世认可的也就只有雍正这唯一的大清皇帝,其他十一人只能被称作酋长而已。

“雍正的一生伴随着许多谜团,从他的登基到他的去世,总让人琢磨不透。”

在他活着的时候,那些读书人不敢多说什么。

一开始还可以保持西南地区的和平稳定,可时间一长土司就容易叛乱。

“密折制度的发明,能够使皇上更有效的全面了解,朝廷众臣及民间的实际情况。”

“雍正皇帝的这些严厉治贪措施使全国贪官无所遁形,三年之中吏治腐败之风很快扭转,钱粮亏空得以补全,国库也渐渐充实。”

“有时候雍正也能及时认错,在年羹尧的案件处理完后,雍正曾多次公开认错,说自己用人不当。”

他带兵平定西南土司后,为了西南地区的稳定,他让当地统治者土司作为世袭的官吏管理当地。

不过让他欣慰的一点,就是主播已经告诉了他改革失败的原因。

“相对于儿子乾隆皇帝的六下江南,雍正皇帝自即位后,从没御驾出巡过。”

其他朝代的古人感触还不深,但对雍正时期的老百姓而言,他们无比感激上天赐予当今皇上。

“如此一来,雍正既能对全国各地的情况了如指掌,同时又能严密地控制地方官员。”

想到这里,他不禁看了看身旁的儿子们,想着要不要增加一些学业。

雍正听到自己得到后人的认可,无比欣慰的微微一笑。

“长此下去,严重影响大清王朝统治。”

“历史上的雍正担负着许多骂名,弑兄、逼母、屠弟等,但是作为一个帝王,不能仅仅从道德方面来对他进行评论,而是应该看到他为清朝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从而导致了国库大量亏空,国内贪污之风盛行,吏治极为腐败,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急剧恶化,军队实力下降等大量问题。”

“雍正是一位以改革著称的皇帝,在即位后,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根本。”

“她本人深受康熙皇帝宠爱,是清朝首位正式册封的贵妃,主理后宫十多年之久。”

“雍正当皇子时只有一妻一妾,即位后为了多生子嗣才纳了几个妃子。”

“皇帝看完加注批示后,直接返回给本人保管。”

他小时候也有繁重的学业,但也没有夸张到这种地步。

“但他的一生与兄弟斗,与权臣斗,与官僚体制斗,与天下士绅斗。”

“其中禁止上礼就是禁止地方官员向上级官员上礼,一旦查出都会受到严厉惩罚。”

他们大明的官员要是也能有养廉银,哪里会有这么多的贪官污吏呢!

一个地方县令就能有四千两的养廉银,着实让他们羡慕。

“在任用这些心腹时,雍正皇帝不仅能够知人善用。”

可为了大清帝国,为了全天下的老百姓,即便身后名被恶意诋毁,他也会义无反顾的推行一系列改革,不会向那些官僚士绅妥协。

“当地土司制的弊病越来越突出,土司之间经常为争夺土地人口进行战争,有时候又联合起来共同反叛中央朝廷,因此成了国家大患。”

“这样,皇帝通过奏折就可以直接同官员对话,了解详细的实际情况。”

“雍正认为这是个了解下情的好办法,于是扩大了可写密折人的范围,各省督抚、提督和一些中下级官员等都可以密折奏事。”

要是大明哪个出身低贱的女子诞下皇子,哪怕再不喜欢,也都会给这个女子应有的地位,更不可能把亲生儿子从母亲身边夺走。

尽管他对老四的欺骗耿耿于怀,但让他欣慰的是,老四夺取皇位后把大清帝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例如朱轼曾经反对雍正提出的火耗归公政策,也反对西北用兵,但他有才干并且忠于朝廷,所以雍正仍然信任他。”

“军机处的成立使得皇帝更加集权,全面接管军政大事。”

但好在后世人给他平冤昭雪,认可了他的政治才能和丰功伟绩。

既然已经知道自己的功绩被后世人认可,那他推行改革将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本章完)

小提示:按【空格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3230/3230159/11110929.html)

www.dingdian555.cc。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