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大清帝国的轰然倒塌

“任命军谘府政使冯国章为第二军军统,统帅北洋第五镇、第三镇的混成第五协、第二十镇的混成第三十九协作为预备队,随时听候调遣。”

“就这样,清政府重金打造的御林军间接被袁世凯收编了。”

“印昌也不傻,他知道袁世凯虽然蛰居河南张德,但却在暗中操控前线战事。”

“11月底,袁世凯下令停止攻击武昌,然后扭头就回了京城。”

毕竟他的心愿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解放中华儿女,而不是为了手中的权力。

孙中山:我还是太低估了袁世凯的野心,没想到大总统的位子还满足不了袁世凯的胃口。

“载涛这个人练兵还可以,但让他上战场玩命他是真不行。”

相反,以他对袁世凯的了解,他总觉得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之后,选择取而代之自己做皇帝。

不过很快大家就意识到自己可能想多了,事情估计不会坏到这种地步。

而唯一的要求就是袁世凯支持共和,逼迫大清皇帝退位。

他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推翻清政府,让中华民族走向共和。

“10月28日上午,北洋第一军开始向汉口发动猛攻。”

在权衡利弊之后,他愿意把大总统的位子给袁世凯。

武昌起义再结合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各朝古人也能大致推测出清政府灭亡的事情经过。

不过归根到底,还是满清太过腐朽,宗室子弟已经完全废了,连一个镇压北洋军的人都没有。

他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最大的心愿就是带领革命党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既然不现实,袁世凯索性也转变了想法,这大清行将就木没必要再保了。”

“随后他又扔出优待条件,对隆裕是软硬兼施。”

一旦他提出君主立宪制的想法,原本支持他的顽固派大臣肯定会纷纷倒戈,不再支持他。

“随着一把大火,如今武汉沿江大道四宫殿码头至龙王庙一片被烧的是精光不剩。”

“一场炮战下来,革命军又是损失惨重。”

嬴政:说到底还是清朝宗室太废物,找不到一个有能力的人,这才给了袁世凯机会。

他心中清楚专制统治无法长久,只会导致大清帝国走向灭亡。

在那种情况下,即便袁世凯执掌军权镇压了革命党,拥兵自重的袁世凯也不可能听命于清政府。

“眼看汉口已无法固守,革命军只能退守汉阳。”

在欧洲仔细了解过君主立宪制后,他也有想过在大清国实行这种制度。

独揽大权逼迫清帝退位,如此滔天权势,很难对皇位不动心。

可他哪里能想到,大总统的位子袁世凯还不满足,还想着恢复帝制自己做皇帝。

他虽然闲赋在家,但一直关注着全国的局势。

“故而当第一军走到河南信阳后,士兵们直接就撂挑子罢工了。”

事情恶化到如此地步,大清国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担此重任,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刘彻:清政府重新启用袁世凯,不过是饮鸩止渴罢了。

也正是因为这种制度,才让欧洲的实力远超大清帝国。

“载涛回家后越想越怕,担心隆裕反悔,一定要他挂帅,于是他就干脆称病辞去了军谘大臣的职务。”

虽然最后袁世凯悬崖勒马,选择站在中华儿女这一边,推翻了请政府的统治。

他们如今遭受的一切苦难都是清政府施加在他们身上的,唯一推翻清政府才能让他们摆脱这一切。

他哪怕是权倾朝野的摄政王,也无法改变政体,这一点他是知道的。

载沣:君主立宪制说的容易,可真到了自己头上,却是万般不愿意的。

“袁世凯不方便动手,就找到革命党人彭家珍,借用彭家珍的一腔热血炸死了良弼。”

毕竟他们革命党人最大的敌人就是清政府,而最大的阻碍就是袁世凯。

大清走到这一步,她内心无比伤痛,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大清的列祖列宗。

前去镇压革命党的北洋军主帅说是印昌,但实际上的控制人却是他。

听到清朝灭亡,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的大总统,晚清时期的老百姓无不欢呼雀跃,激动得跳脚。

“因为此时全国大半的省份都已经独立,北洋军要再不赶到武昌镇压革命,大清可就真的完了。”

“为了安抚禁卫军,袁世凯让冯国章担任禁卫军统领。”

“载沣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只能辞去摄政王,退隐王府。”

在他练兵完成的那一刻,这支北洋军就不再属于朝廷,而是属于他袁世凯的。

“若是袁世凯不出山,则将士必不肯用命。”

“他最好的结果也就跟曾国藩一样,封个一等候的爵位,然后交出所有的权力回家养老。”

但当他留学完回到大清国,重新成为大清王爷的时候。

在武昌起义成功的那一刻,清政府就已经名存实亡了,灭亡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袁世凯被罢免后,冯国章一直担心自己也会被鸟尽弓藏。”

“10月27日,袁世凯端起架子走马上任,换掉了徒劳无功的印昌。”

“11月1日,革命军从龙王庙渡船过汉江,选择在龟山和汉阳铁厂构筑阵地。”

在得知袁世凯不想再保清王朝的时候,他别提有多高兴了。

因为他们非常清楚,随着武昌起义的成功,清王朝的灭亡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但他对袁世凯看得很透,知道此人野心勃勃,不是一个忠君爱国的忠臣。

“不过阳夏之战虽然失败了,但湖北革命军将北洋军主力死死拖在武汉三镇长达40天之久。”

“这也为南方其他省份发动起义,脱离清朝统治创造了有利局面。”

“革命军与北洋军反复争夺阵地,终因后援不济,革命军被迫后撤。”

“载沣的盘算很好,让旗人为主的第一镇和禁卫军看家,让最能打的第二镇和第四镇南下干脏活累活,让一向忠于朝廷的冯国章统领预备队。”

如果袁世凯选择效忠清政府,那他们革命党就要面对袁世凯的打击,最终说不定会让大好形势付之一炬。

全国各地相继发动起义,并取得了成功,清政府所做的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

“革命党与清政府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难不成自己要与南方各省革命党进行一场车轮大战?这明显不现实。”

“北洋军则在同一天占领汉口,之后20多天,北洋军与革命军争夺汉阳。”

不过他们也从清王朝的灭亡中吸取了经验教训,时刻铭记着闭关锁国的危害。

他们深深的明白,一个王朝要是故步自封,迟早被强大的外敌覆灭。

(本章完)

小提示:按【空格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3230/3230159/11110913.html)

www.dingdian555.cc。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