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科圣张衡

同时,张衡也是有数的文学家和艺术家。

“张衡就看不惯了,他把班固写的《两都赋》翻出来摆在书桌上,开始模仿起来。”

只要是关于地震的内容,他都认真地记录在笔记本上。

张衡:残酷的地震灾难对老百姓的伤害很大,所以我才下决心攻克这一难题。

张衡在一生中,刻苦钻研,毫不倦怠和自满,精益求精的前进。

“它的外形是一个直径八尺的空心铜球,里面有一个铁轴贯穿球心。”

“除了刚刚主播说的,张衡还发明了独飞木雕、锐盾夹、记里鼓车、指南车等。”

上篇《西京赋》极尽夸张地描绘了西汉京师长安的繁华富丽、奢靡景象,展现了人们贪图享乐的生活态度,透露出张衡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批判。

《东京赋》中描写洛阳的宫殿、飞阁、楼榭、湖苑的壮丽宏伟,商业发达,描写出极尽奢华艳绝巧夺天工的图景。

直到如今,他才从西方传教士那里知道了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大规律。

在他生活的这个时代,较大规模的地震屡屡发生。

“不仅如此,张衡学习还很用功。”

陨石带来天上星体的信息,但星体并非是石头。

可见张衡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可以说丝毫不亚于在科技方面的成就。

了解到这些之后,他便开始着手研制地震仪器。

其后十五年,又制成候风地动仪,以测候地震。

“其实除了鲁班,在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还有几位深受我们后世人崇拜的古代科学家。”

可现在鲁班以工匠祖师爷的身份获得主播的敬重,他们也倍有面子,深感骄傲。

“所以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志。”

关于天地的生成问题,《灵宪》认为天地万物是从原始混沌未分的元气发展来的。

“张衡给立方体定名为质,给球体定名为浑。”

“公元115年,汉安帝听说张衡在天文上很厉害。”

这些大佬在古代的地位不高,但在后世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公元95年,张衡游学到了洛阳。”

因此他想着要是人们能提前知道地震即将发生,就可以提前躲避,避免灾难的发生。

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提出兼爱、非攻等思想。

张衡虽然还不知道行星,包括地球都是绕太阳而运行的。

关于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动问题,张衡提出日、月、五星是在天地之间运行,而非在天球壁上运行。

主播的这种重视程度可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之前主播介绍一些王侯将相可没有如此。

“公元108年,鲍德被调到京城上班去了,30岁的张衡就干脆辞职回老家了。”

“张衡安然逝世了,享年61岁。”

“公元138年,张衡已经60岁了。”

“张衡可倒好,直接玩消失,朝廷几次征召他都不去。”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张衡也得向现实低头,找点生计赚些钱。”

《西京赋》里写城市工商业发达的情况一段,列举了许多具体现象和实际的例子。

他哪怕在科学领域有所成就,也远远不及科圣张衡的成就。

制作的浑天仪,其结构之精巧前所未有。

而其中之一,便是行星速度和公转周期决定于行星与它运转中心体太阳之间的距离。

这不仅是嬴政的想法,也是其他朝代英明君主的真实想法。

“张衡是大名鼎鼎的发明家,是样样精通的全能选手。”

张衡不但对于天文有很好的成就,还发明了候风地动仪。

“于是张衡就有了个正式的岗位,可以带薪研究天文,他在这个岗位上可是做出了很大的成就。”

同为文学大家,他对张衡所作的《二京赋》推崇备至。

《灵宪》还提到陨星,认为是衰败了的星体陨落而成,其在陨落时为流星,坠落在地上为陨石。

“除此之外,张衡还是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数学天才。”

大明徐光启:《灵宪》是天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天文学著作,我对天文学方面的研究就来源于此。

也客观地反映了汉帝国经过长久的统治,物质生产进一步发展所造成的那种百姓的富裕和国力的强大。

同时,张衡在文中陈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表现了对东汉礼治的颂扬和对西汉奢靡的批判。

在四十岁时制成浑天仪,以观察天体运行。

“不过张衡非常清高,朝廷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他根本不屑一顾。”

“张衡到任后就是一顿整治,一下就给治好了,他也因此获得了清廉执政的好名声。”

而且在学术思想上张衡曾坚持反预言书籍的斗争,在政治实践上也曾有积极而进步的活动。

“说起来张衡还是名门,张姓世代是当地的大姓。”

“张衡常想着如何立身行事,认为吉凶祸福不易明白。”

甚至常常为了查找资料,他会走很远的路去向别人借书。

“公元133年,55岁的张衡升职当了侍中。”

“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尤其在自然科学方面,张衡有如浑天仪和地动仪等空前发明。

这些丰富而珍贵的功绩,在中华科学史上都占着崇高的地位,值得他大唐子民学习。

(本章完)

小提示:按【空格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3230/3230159/11110871.html)

www.dingdian555.cc。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