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中国天眼

“中国天眼到今天为止能顺利运行,离不开一位科学家南仁东。”

“南仁东下定决心,要在这里建立一个属于中国自己的巨型天文设备。”

“既然是喷东西,就必须得用没有质量甚至是负质量的物质。”

“简单点说,就是你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测出一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

“而要完成这个科技,就必须得掌握两种技术,也就是虫洞的两个洞。”

天体物理学、空间天文学、原子核、引力辐射。

“南仁东团队就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寻找山谷,当时很多地方连路都没有修。”

天眼事关天文,天文事关基础科学,而基础科技进步可以制造出虫洞。

“在建造的过程中,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他们碰到困难不言而喻。”

“它就像人的眼睛一样,是可以转过的。”

“如果要从山的甲地翻越到乙地,就必须爬过这座山。”

“单单为了选址,南仁东就用了13年。”

“接下来说说第二件事,通过中国天眼研究基础的科学理论。”

见大家都好奇,苏晨也没多想就同意了。

“简而言之,就是宇宙就像一個天然的实验室。”

有了嬴政的开口,其他各朝代的帝王也纷纷开口,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科学家可以通过观测天体的运动去研究原子核、引力辐射等微观的科技,这样就可以推进基础科学的进步。”

“所谓的脉冲星,就像一个灯塔,它会有规律的向四周照射。”

“在90年代的时候,南仁东放弃了在日本的高薪,毅然决然的回到祖国。”

“而且它还是世界上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原理就是由4450块三角铝合金面板拼接而成。”

“它需要把物质吸进去,所以在入口就必须得用质量特别大的物质。”

要是不出他们所料,这项超级工程肯定是关于天文学的。

“在没有中国天眼的年代里,很难想象我们天文学家的工作环境。”

“但在未来,如果我们的基础科学实现了突破。”

“当时很多科学家认为物理学的大夏已经搭建好了,以后的科学家们只需要做做测量,算算数据就够了。”

“中国科学家们想要做一次超远星系的太空观测,那必须得借用其他国家的天文望远镜。”

“如果破解了暗物质的密码,那我们的基础科学就会得到重大突破。”

不过按照主播现在所说的,后世人一直在致力于寻找外星人。

他们大唐有专门研究天文的钦天监,而且还是颇为重视的。

“基础科技进步后,说不定人类就可以制造出虫洞。”

“说通俗点,中国天眼是可以从不同角度观测宇宙的。”

他之前看的电影流浪地球,里面就有提到关于外星人的说法。

“值得一提的是,用实验证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人就是一名天文学家。”

“但是人类在进行星际航行的时候不可能再用指南针了,因为指南针脱离地球磁场就不管用了。”

“即便是借到了,如果能观测一个小时,大家都非常开心。”

尽管他们这些老百姓不懂天眼,但也知道天眼对一个国家来说极为重要。

“不止是爱因斯坦,连研究原子弹的科学家都说过,没有人真正的了解量子力学。”

“所以造的地方得是人烟稀少,且面积巨大的山谷。”

“如果我们研究透了暗物质,人类就可以实现星际穿越。”

想想自己研究天文所用的仪器,再看看后世人用的天眼,他不禁羡慕不已。

而要做到这一切,就要回归到对天文的研究。

“简单说一下虫洞的原理,可以想象前面有一座山。”

苏晨的话音刚落,各朝古人心中万分好奇。

李世民:要不是主播告诉朕,朕还不知道天文研究居然如此重要。

“到了那时,整个宇宙都会变成飞船的加油站。”

“不要以为天文学,只是简简单单抬头看星星。”

而现在主播告诉他,天文的重要性事关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

他要是也能有天眼这样的设备研究天文,那该有多好啊,必然可以揭露更多的宇宙真相。

“无巧不成书,1994年,天文学家南仁东就构想出来一个可以捕捉到137亿光年电磁信号的巨型射电望远镜。”

“所以要想突破这个枷锁,中国就必须得有一台属于自己的巨型射电望远镜。”

“但是要建造这么大的天文设备,第一个难题就是选址。”

“这样科学家就可以调节反射面的位置,从而聚焦收到信号。”

占地面积如此庞大,他是想都不敢想。

科技进步到一定程度,实现星际旅行都不成问题。

“如果飞船没有燃料了,那就去加点暗物质。”

“那时候时空穿越、瞬间移动,真的可以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