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花伴王朝云

苏轼想起了白居易的小妾——小蛮。

白居易年迈时,身体病重,将小妾小蛮和樊素遣走。

而如今,朝云却不离不弃,苏轼觉得自己比白居易幸运。

“跟着主公长途跋涉,到了惠州,眼看着倔强的主公。”

“虽然从不流露颓丧,然而今非昔比的家境,一一落在她聪明的眼里,都使她发生不忍的伤感。”

“一向是活泼好事、心胸开朗的朝云,慢慢地变得多愁善感起来。”

“到惠州来的第二年秋天,户外落叶萧萧,景色凄迷。”

“苏轼与朝云闲坐一处,觉得心里沉闷,便命置酒,央她唱一阕歌词。”

“朝云站起来,亮一亮喉咙,却一个字的声音也唱不出来,愣在那里。”

“苏轼过来问她是怎么了,她却低下头来,泪落如雨。”

“苏轼百般抚慰,问她何事。”

“奴所不能歌者,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那两句。”

“苏轼佯作大笑,正悲秋,怎么你却伤起春来了呢?”

“苏轼心中有种不祥的预感,事后追忆,这是朝云死亡的先兆。”

“从此以后,苏轼不再听唱这支曲子。”

“朝云生日,苏轼特地邀请几家熟人来为她作会称庆。”

“这种文字,本多用于宫廷大宴,至少也须官式筵宴时才用例上。”

“惠州生活中,不可能有这样大的场面。”

“苏轼所以作此,只是用来表达他对朝云的一份爱意。”

“平常日子里,老苏有朋友相与热闹,小苏有课业可作。”

“只有朝云,孤零零的一个人,非常寂寞。”

“她没有好好念过书,本来不大识字。”

“自从开始学佛,为要念经就勤奋自修。”

“几年下来,不但文理精通,且亦粗识佛学的大意了。”

“自来惠州,她又学习写字。”

“苏轼写信给友人时,也特别提到朝云别后学书,颇有楷法之语。”

“念经和临池,是她在惠州排忧遣闷的两件大事。”

“就像老天要增重苏轼的惩罚,便将不幸降到纤弱的朝云身上。”

“在那个落后地区的酷热天气里,朝云不幸染上了时疫,传染得很厉害。”

“惠州又缺医少药,以致毫无挽救。”

“到七月初五,瘟疫夺走了她三十四岁盛年的生命。”

“苏轼老泪纵横,只觉得她前生对他一定有所亏欠。”

“今世已经还得太多,不能再结后生缘了。”

“依照朝云的遗言,将她葬于丰湖栖禅寺东南,湖滨山坡上的松林中。”

“朝云死后两个月,苏轼自往将营新居于此的白鹤峰上,聊应重阳登高的行事。”

“菊花还没有开,从山上远眺,满眼是一大片的黄茅草,风吹作浪。”

“这孤独的老人心里念念不忘朝云,但也不敢到丰湖墓地去。”

李师师:苏轼悼念朝云,写下一首咏梅词,结尾一句成经典。

在惠州,朝云经常为苏轼唱词,最有名的当属《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暮春时节,花儿落了,燕子飞舞着。

树枝上的柳絮踏上了飘零的人生,风儿吹来,散落到天涯海角。

朝云每次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时就哭了出来,再也唱不下去了。

那柳上飘零的柳絮,像极了自己飘零的身世,也像极了苏轼被放逐的人生。

看着哭泣的朝云,苏轼强装幽默:我正悲秋,你怎么伤起春来了呢?

也许,这是悲剧的预兆。

因为感染了瘟疫,朝云的生命,凋零在了惠州,苏轼无比悲伤。

回想过往,他们一起挨过了黄州的寒风,一同忍受过孩子夭折的苦痛,一起扛过惠州的瘴气。

在那些昏暗的时光,朝云总能给他带来温暖。

她懂他的不合时宜,她是苏轼的爱人,更是交心的知己。

人这一辈子,遇见爱,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见懂得。

苏轼将她埋在惠州的禅寺旁,为她写《墓志铭》,更写下许多思念的词作。

朝云逝去两个月,又到了重阳节。

彼时,苏轼一个人登山,再也没有人红袖添香,那个聪慧而可爱的女子真的远去了。

朝云去世后,苏轼再也不听《蝶恋花》词了,他甚至没有勇气到朝云的墓前。

有人说苏轼特别倒霉,明明才高八斗,却终生漂泊。

有人说,苏轼太幸运,不论怎样艰难,总有人真心相伴,给予安慰。

人生最幸福的四件事:有人信你,有人爱你,有人帮你,有人懂你!

遇见不论早晚,真心才能相伴;

朋友不论远近,懂得才有温暖!

幸运的是,这四件事苏轼都有。

人的一生,哪有平路。

只要有人一直相伴,不离不弃,已是莫大的幸福。

路上的苦楚,也会化为甘糖。

愿你也能得一人心,不离不弃,相伴终生。(本章完)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3230/3230159/11110722.html)

www.dingdian555.cc。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