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秋思之祖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马致远还写了一些言情的闺怨诗,其中一首独守空房的年轻女子的哀诉是《落梅风·人初静》。”

“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

“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擅长用叹世超世的形式。”

“虚掩其外,而愤世抗世的内容,则深寓其中。”

“《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也是马致远杂剧中最著名的一种。”

“写了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其中有一段内容特别吸引人。”

“她她她,伤心辞汉主。”

“我我我,携手上河梁。”

“她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

“返咸阳,过宫墙。”

“过宫墙,绕回廊。”

“绕回廊,近椒房。”

“近椒房,月黄昏。”

“月黄昏,夜生凉。”

“夜生凉,泣寒螀。”

“泣寒螀,绿纱窗。”

“绿纱窗,不思量。””

“不思量,除是铁心肠。”

“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

“文中写汉元帝送走王昭君到匈奴后的感怀,通过一连串的叠句。”

“嗟叹了他内心的怅恨,给人以机趣盎然的艺术享受。”

“《荐福碑》也是马致远的早期剧作,写落魄书生张镐时运不济,倒霉不断。”

“甚至荐福寺长老让他拓印庙中碑文,卖钱作进京赶考的盘缠,半夜里都会有雷电把碑文击毁。”

“后来时来运转,在范仲淹资助下考取状元,飞黄腾达。”

“《青衫泪》是由白居易的《琵琶行》敷演而成的爱情剧,虚构白居易与妓女裴兴奴的悲欢离合故事。”

“中间插入商人与鸨母的欺骗破坏,造成戏剧纠葛。”

“在士人、商人、妓女构成的三角关系中,妓女终究是爱士人而不爱商人,或多或少表现出落魄文人的一种自我陶醉。”

“马致远的一生都是郁郁不得志,漂泊无依。”

“在官场生涯里,他看透了世俗的可悲以和人生的耻辱。”

“因此他创作出许多情节涤荡起伏的杂剧,和令人荡气回肠的散曲被称为曲状元。”

徐光启:经过马致远的苦心经营,作品中先后出现了两类图景,一类是乐,一类是悲。

由前者的自由,尤能看出断肠人的不自由。

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和痛苦磨难,使马致远对社会现实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强烈的憎恶感开始从心底泛起。

他终于从富贵行乐的迷梦中醒来,找到了解除肉体痛苦和心理窘境的真正途径。

由于完成了由热衷功名富贵到向往田园的思想转变,马致远的作品也呈现出两种从未有过的新面貌。

一是隐士的旷达情怀,一是斗士的批判精神。

此时,他不用奴耕婢织,在服饰用具上也不讲求堂皇耀眼的排场。

亲事农桑,自给自足,粗茶淡饭,寻常度日。

这种朴实的田园生活和他为官时的隐居理想的大相悖谬,说明他是以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彻底否定了世俗的荣华与富贵。

但他并未淡然忘世,独享其乐,这时不过是旁观世态而潜运机心罢了。

人们知道,陶渊明隐居后大写其田园之乐是与社会进行抗争,马致远写田园散曲也是如此。

当然,在元蒙的统治下,没有一块土地是光明的。

马致远的田园散曲的和平景象,显然是对田园生活的美化。

但须注意,马致远这类散曲的抗争意义也正在于斯。

田园生活是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没有田园生活的光明,就反衬不出官场及社会的黑暗。

当然,马致远的难能可贵之处,还不止于此。

他的著名的《双调夜行船·秋思》公开而大胆地对当时社会的丑恶现实进行揭露,甚至是痛骂。

元蒙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在统治人民方面一向是残酷的,在文化方面的禁锢也从未放松。

在这种高压政治下,马致远仍然敢于站出来对统治阶级进行猛烈的抨击,表现了斗士的勇敢和无畏。

由此可见,马致远归隐后,并没有高卧松云,不问世事。

他的思想不仅是消极的,也有积极的一面。

这样,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等情调,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但是,他信奉或鼓吹这些还不全是为了麻醉自己、逃避现实。

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是武装自己,干预现实。

特别是隐居以后他的生活是充实的,已不需要这种精神鸦片。(本章完)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3230/3230159/11110677.html)

www.dingdian555.cc。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