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秦妇吟秀才韦庄

四月十七,在今天并不是什么标志性日子。

那时已经立夏,是一个气温比较适宜的好时节。

这个对别人而言并无二致的日子,对他却有着极为重要的纪念意义。

因为去年今日,是他与那位姑娘分别的日子。

分别时,忍着泪,假装低下头,不忍丈夫看见她眉头紧锁的样子。

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已经到了魂断入梦的地步,甚至到了除了我和你,只有天边月亮知道了。

明月不谙离恨苦,在这儿却反其道而行之,明月变成了爱情和思念的见证。

无一用典,平白如话,却深情婉转,直击人心!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已经习惯了入梦,昨天晚上,又与妻子在梦中相见了。

她依旧是面若桃花,眉如柳叶。

我们相互依偎,说了很多很多的情话。

可是很快,作者醒了,发觉一切不过是大梦一场,榻上依旧只有自己孤零零一个人。

如若不离开,梦也不会醒;如若不分离,也就不会有这样的梦了。

韦庄这两首词,深切体会到他是拥有过爱情的,那种滋味儿令人如痴如醉,舍之不得。

“在周宝幕僚下,韦庄对藩镇内部腐败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写下不少讽喻作品。”

“光启元年,权臣田令孜挟持僖宗皇帝出奔。”

“韦庄忠君,崇拜杜甫,效仿杜甫麻鞋见天子,于公元886年前往陈仓迎驾。”

“自衢州前往陈仓途中,韦庄听闻唐僖宗已到达兴元府,亦尾随而至。”

“韦庄原本计划从孟津上岸后,从许昌东南方向出发,经过安徽到达润州。”

“不料秦宗权攻占许州,杀节度使鹿晏弘,该计划破灭。”

“韦庄又计划从开封南下返回润州,不料镇海军节度使周宝被叛军击败奔逃,不久病死。”

“韦庄无路可走,只好返回孟津。”

“公元885-887年,韦庄多次尝试返回浙西,不料因战事受阻。”

“光启三年,韦庄途经清河县时,得知江南战事已经平息,决定返回浙西。”

“历经艰难险阻,韦庄携家人来到婺州居住。”

“在婺州居住时,韦庄及家人过着清贫、适闲的村居生活,也与诗僧贯休有所往来。”

“但经历仕途不顺、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后。”

“韦庄精神状态持续低迷,有了隐居避世的想法,却因家中清贫无法实现。”

“光启四年,唐僖宗驾崩,昭宗继位,好像有重振江山之举动。”

“韦庄精神振奋,有再次应举的想法。”

“韦庄于春天从徐州沿运河到达扬州,又因听说江南局势仍不稳定南下在南京小住。”

“游览南京后韦庄继续南下,途径苏州等地,后向西到婺州小住,进而返回衢州。”

“唐昭宗龙纪元年,韦庄离开衢州,探访新朋旧友,求食求官,却依然到处碰壁。”

“在漂泊途中,韦庄游历衢州、南昌、湖北、湖南、潼关等地,留下众多诗篇。”

“乾宁元年,韦庄终于得中进士,此时他已年近六十。”

“他被任命为草诏的校书郎,开始仕途生涯,结束了十年的江南漂泊生活。”

“可纵使及第,韦庄仕途仍郁郁不得志,年近花甲却从最低官位做起。”

“面对唐王朝行将就木、自己仕途不顺的景象,韦庄感叹身世漂泊,年华已去。”

辛弃疾:韦庄,望断思乡路,终老未还乡。

韦庄,生于长安京兆韦氏逍遥公房。

初唐时的韦家,是与杜家齐名的名门望族。

然而曾经的荣耀与辉煌,都与韦庄无关。

他出生时,韦氏家族早已败落,且父母早亡,家境十分贫寒。

但是,韦庄从小就聪颖过人,喜爱读书,并立志报国。

他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匡扶像尧舜那样的明主。

然而他生不逢时,生于大唐末年,朝廷腐败无能,吏治混乱不堪。

但他并没有失望,还是孜孜不倦地为科考入仕做着准备。

然而,一个人的成功,只靠自己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运气与机遇。

可是好运气却偏偏不愿降临到他的头上,他数次参加科考,可此次次名落孙山。

不仅如此,唐僖宗广明元年的那次科考不第后,他还恰逢黄巢起义。

起义军攻入长安,烧杀抢掠,繁盛的都城马上成了人间炼狱。

仓皇出逃中,他与弟妹们走散,一个人孤独地夹杂在逃难的人群中。

仿佛天地间一粒微尘,稍不留神,就会被卷入茫茫风沙之中,再也找不到踪迹。

韦庄逃离长安后,开启了他的流浪生涯。

为了生计,他辗转各处做幕僚,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写诗。

韦庄来到洛阳,曾经的东都,却再不会有开元盛世的繁华景象,只剩下西风萧瑟、哀鸿遍野。

人们也再无闲情逸致漫话桑麻,只能泪眼相对,无声叹息。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让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元气大伤,由盛转衰。

在韦庄出生的前几年,又经历了奉天之难、甘露之变等事件。

大唐早已如将落的夕阳,无力地挂在天边,做着最后的挣扎。

盛年时的韦庄又遭遇了黄巢起义,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却给了大唐以致命的打击,让那个本就风雨飘摇的帝国。

可以说在韦庄四十多年的人生岁月中,从未见过什么是太平盛世,什么是国泰民安。

五十九岁的韦庄终于进士及第,他以为可以将平生所学,用来报效国家。

可是末世残阳,岂能凭一己之力挽回,无奈的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唐一步步走向灭亡。

宦官们发动了宫廷政变,囚禁了唐昭宗,假拟圣旨,立太子李裕为帝。

这个消息,让韦庄对大唐彻底绝望了,他决定投奔一直欣赏自己的西川节度使王建。

王建听闻十分高兴,当即任命他为掌书记,不久后又升任他为起居舍人。

从此,开启了他在蜀地的生涯,也让他的仕途真正走上了巅峰,这时的韦庄已近花甲之年。

王建很信任他,许多事情都愿意听听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