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儒风以战杜预

“全国统一后,杜预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工程,造福当地百姓。”

“他主持在今河南境内修建了一条灌溉渠道,引滍水、淯水灌溉沙地旱田1万多顷,公私受益,百姓大悦,尊称他为杜父。”

“他还主持在江陵与巴陵之间修建了一条长达一千多华里的漕渠,引汉水支流夏水注入,与湘水连接起来,不但减少了汉水下游洪水的威胁,更重要的是便利了南北交通。”

“当时江南地区流传着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勇功的歌谣,就是百姓对他文治武功的赞颂。”

“晋武帝太康五年底,在朝野享有盛誉的杜预特进、司隶校尉。”

“但他在赴任途中不幸染病,行至邓县去世,终年63岁。”

““晋武帝深为痛惜,下诏追赠他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成。”

“杜预逝世之后,家人遵照他的临终遗嘱,效法春秋时期郑国的执政名臣子产丧事从俭的做法,薄葬在洛阳郊外的首阳山南。”

“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诏令历代先贤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子,其中就包括杜预。”

“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杜预。”

“及至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杜预。”

白居易:杜预不仅在军事上有着高深造诣,在经济、政治、历法、法律、数学、史学甚至书法和工程学方面都无一不精。

当时的人都知道杜预博学多才,于是送他杜武库的美称,意思是说他就像武器库一样,样样都有,什么都知道。

优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还很努力。

杜预常说立德是我不能做到的,但我可以做到立功立言。

要知道历史上三立完人屈指可数,曾国藩也只算半个,能完成一项都足以青史留名了,杜预这话谁听了都会说他吹牛。

名将羊祜死后,杜预接替他,镇守襄阳。

杜预一上任就派兵奇袭西陵,突破西陵,顺流而下,拿下荆州,灭吴就势在必得了。

只是西陵总督张政不容小觑,杜预用借刀杀人之计,孙皓撤回张政。

临阵换帅,军心不稳,此时正是灭吴的好时机。

杜预上书晋武帝,上表请求伐吴,然而被反对派搅黄了,司马炎决定推迟一年。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可急坏了杜预,他再次上书,分析局势。

谁知道贾充等人又闹了一下,杜预第三次上书,司马炎才下定决心灭吴。

紧接着司马炎调集大军二十多万,水陆齐进,在280年灭吴。

而此战,不仅结束了长达百年的三国混乱,更是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唯一的一次统一战争。

千百年后,有几人能记得,完成这个壮举的,竟然是一个连骑马射箭都不会的人呢?

灭蜀第二年,司马昭让贾充等人改制法律,名义是贾充等人合力,其实基本是杜预,晋律的注解都是他独立完成的。

在杜预的努力下,新的律令不仅删繁就简,而且内容简明易懂,老百姓一眼也能看懂,看懂了才不敢触犯。

杜预说自己没有立德,恰恰相反,他立德最大。

在担任度支尚书期间,杜预屡次上书,为司马炎提出许多建议,这些建议都关乎治国强军。

涉及的范围也很广,诸如管理盐运、改建边防、制定税务、调整物价等等。

杜预建立学校,修治水利遗迹,引滍、淯水灌溉田野,百姓得利,都称之为称之为杜父。

兖豫等州郡连降暴雨,加上蝗虫之灾,百姓苦不堪言。

杜预亲自调查后,两次上书,提出切合实际的救灾措施,还建议把一些耕牛借给守在的百姓,使得百姓能够重新安家立业。

事实上,他完全可以和王阳明、诸葛亮齐名,称得上三立完人。

只是或许是演义的缘故,三国很多人名气太大,反而遮住了杜预的光芒。(本章完)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3230/3230159/11110617.html)

www.dingdian555.cc。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