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孩子挺了挺胸道:“学生是旁边宋氏学院的上舍生,因为今年讲学会参与人多,要有人在这里引导外来的名士大家,故此志愿来做导游的。听先生们口音,不是咱们福建人吧?有请柬么?没有请柬的不在这边排队,我带先生们到游客登记处去。”
他们自然没有请柬,又看那小学生聪明懂事,便放开胸怀跟着走,不多久就到了路尽头的一个棚子里。
棚子里坐的是个穿青襕衫、戴折上巾的生员,温文尔雅,颇叫人有好感。他面前是一张光秃秃毫无装饰的长案,唯一特别的就是长,可容五六人同时在桌前书写。那桌外摆着四张同样简单的无扶手木椅,当中空得宽宽的,有两名在他们之前到来的外省书生正坐在桌前书写。
徐珵和两个少年才子挤上前扫了一眼,便看出众人都是在印有笔触极纤细的宋时字的纸笺上写字。那纸笺上已印好了姓氏、名、字、年纪、某某年儒士/生员/举人/进士等字样,底下空出一片叫人填写的空白。
他们想看得细致些,那小学生却拉住他们幅宽将有二尺的苏样儿衣袖,劝道:“几位先生请按着顺序坐下填个表格,不填的在这条线后面排队,我这就拿表格给你们看。”
众人下意识低头看去,才发现地上洒着一道手掌宽的白线,里面教人填表的生员也抬头看了他们一眼,指点道:“几位先生是外省来的?在下新泰二十年生员庄繁,这里有两个空位,诸位先选两个坐进来,我教你们如何填这表格。往后发放纸笔、纪念品、寄送讲学大会语录等事,都凭诸位今日登记的身份地址。”
苏州大会上却没这么多麻烦,凡要参加的学子尽可参加,这福建人怎地这么多事?
他们心里虽有抱怨,但看着前面已经有两个外省人在填表,不愿丢了苏州府的面子,便上前与庄繁和先到的两人见礼,按着他的指点在纸笺空白处书写。
不得不说,这种宋时印法印出来的字迹极清晰易辨,页面雪白可爱,绝无字迹模糊的问题,叫人拿在手里便觉着赏心悦目。
徐珵第一个上去填表——读书人见了面第一见事就是论出身、资历,他是个少年生员,这出身足可自豪,填起来也不嫌表上印的太细致。他正写着,身边一名广东书生填完了,庄繁拿过去先看了看,收到旁边一个木匣里,又取出一张厚纸印的、有字有画的帖子和一个青绢面礼匣给填表人,叫对方按着纸上印的时间地点参会。
苏州才子们也加快速度填了表,各领了一个礼匣和一张传单。
帖子四角印有云头花样,天头处是一幅去年请柬上就印着的交椅山环抱讲坛图,右侧打头印着一首前朝丞相李忠定公的《读书堂》。
一句“赢得工夫剩读书”便把这场大会的格调拔高了不少,又恰与图上的山景相配——虽然单子上印的不是灵洞山,可外地人也认不出是什么山来,只见图好、诗好、字好,就觉得这张帖子实比别处见的都精致。
帖中印的不是清华文章,而是讲学时间、地点安排,下方还列了几处专供与会士子住宿的士绅别院和寺庙、道观。
而附送匣子里各装了一个淡绿色透明玻璃胆外包竹蔑壳的旋口随身杯,一把小蒲扇、一方素帕、一套小文房四宝套装、一沓右侧印有大红《第二届福建省讲学交流大会》字样的稿纸,都是讲学时能用到的东西。
替他们引路的小导游拧开玻璃杯盖子,带点儿得意地说:“这是我们宋山长叫人做出来的,盖子拧紧了,颠倒过来也不洒水。我们书院里都是用这等旋口杯瓶,外地再没有这样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