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是你们三个而是四个,除了你们之外还有叶敬秋。你们一个是最年轻的二甲进士第一,一个是最年轻的小宗师,还有一个是昆仑山唯一的后人,还有一个更是恐怖,科举第一年参加进士科一举夺魁,第二年参加明经科做了榜首,第三年参加明法,明算两科也是第一,最后连最难考秀才科也登了状元。”
前面几个江澄都知道他说的是谁,不就是自己和赵羽清,白休三人吗?
可是最后一人是谁呢,难道是叶敬秋吗?这不可能啊,江澄知道着大周的科举制度就和前世的唐朝差不多,科举的科目极其之多。
比较常见的就是进士,明经,明法,明算,秀才五科。
进士科是科举中最主要的科目,大周国最重进士,被看做是仕途中的正途。考试内容有:试策(对时事发表议论)、帖经(对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杂文(即吟诗作赋的才能)
秀才科:大周以博识高才、强学博闻者为秀才,此科最为难考,士人多不敢报考。
明经科:主要考查士人对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又细分为五经、三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等。唐代以《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易经》、《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为小经;而《孝经》与《论语》则要求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均须熟习。凡通三经者为明经。
明法科:属于法律科,选拔法律人才。
明算科:选拔精通数学的人才。
除此之外还有比较少见的,例如:童子科,明史科,明礼科等等。
根据系统给江澄的设定中,江澄参加的最容易入仕途的进士科,连自己这样只是考了最容易的进士科的二甲第一都能被看中。
然而刚才中年男子却说那人分别参加了进士,明经,明法,明算,秀才五科全都夺魁,那得多恐怖啊,拥有那么恐怖才华的人到哪里不会被重用呢?
周皇怎么可能会不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重用他呢?
如果那个人是叶敬秋的话,为什么叶敬秋会落魄到成为一个柳州城的教书先生,甚至如果不是自己救了他,他现在身首异处了。
“你说的最后一个人是叶敬秋?”江澄不置可否的问道
“没错。”中年人用肯定的语调说道。
“这怎么可能,那他怎么会沦落到这样的地步。”
“唉!这其中的原因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中年男子感叹了一声。
“既然如此,那你大可以直接绑了我们,为什么有把我们引到了云林寺呢?”江澄问出了自己唯一一个没有一点头绪的问题。
本来江澄没有从锁蛇阵出来之前,以为对方把他们引到云林寺中是因为锁蛇阵中可能有什么秘密,可是从锁蛇阵走了一遭,里面除了昆仑山的机关外,并没有什么秘密,江澄就无法理解为什么对方要把自己等人带到云林寺到底是为了什么。
“呵呵,你知道这几天云林寺会有什么大事吗?”中年男子没有立马回答,只是笑着反问道。
“你说的是送福大典?”
“没错。”
“你想打皇家的脸面?然后再散布谣言?”
如果孩童的丢失和云林寺有关的话,势必会丢了皇家的脸面,毕竟这云林寺可是有皇家背景的,如果这些想要造反谋逆的人,到时候再散布一些谣言说皇家和这件事情有关,那么柳州城的民心便丢了,这样造反也更方便。
“这种不痛不痒的方式太没意思了,而且一座城我还看不上,风险也大,我要直接插在他们的心上,一刀毙命。”
“怎么个一刀毙命法?”江澄被中年男子说的来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