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尚书安。”
对于徐羡之,刘义真接触的最少。
大抵是因为他的心思太过深沉,再加上历史上就是他首倡废掉刘义符,所以刘义真从心底不太愿意和他接触。
没人会喜欢噬主之人,如果有,详情请参考董卓。
君就是君,臣就是臣。
为什么伊尹、霍光的名声比不上周公?
就是因为他们都行过废立之事。
不管他们的本心如何,废立君主都是大忌。
所以无论后世的名相、君主再推崇他们,都不会把他们立为典型,不然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只有诸葛亮那样,从一而终辅佐君主的才是君王和百姓眼中的忠臣。
先不论刘禅是不是废物,就算是,那也是刘备托付给诸葛亮的。轮不到诸葛亮做决定,甚至哪怕刘备留下“可取而代之”这样的话,诸葛亮也没对刘禅有过半点不利。
被刘裕托付的刘义符也一样,这是最基本的为臣之道。
但抛开这些不说,徐羡之的能力还是有的。
大概是仅次于王猛、崔浩、刘穆之这个层次的谋士,也难怪刘义真会选用他为尚书仆射,成为自己的宰相。
但徐羡之此时对刘义真的态度还算温和。
当然也仅仅是温和,和傅亮那种已经将自己放在卑微的臣子身份完全不一样。
徐羡之的上半边脸基本没动,说话时只有嘴唇变换着形状:“长安公,今天朝会就要上书?”
“嗯。”
现在刘义真要在短时间内把控朝堂,给刘裕一个安稳的大后方,让他放心的去北伐。
见刘义真没有半分可商议的态度,徐羡之明智的闭上嘴。
在将北方世家放入中枢后,刘义真向上有刘裕撑腰,向下有世家支持。
现在刘义真已成气候,寻常的问题上没人愿意和刘义真有正面冲突。
在朝会开始前最后一刻,刘裕的车架才姗姗来迟。
刘裕这几天的心情似乎不错,看到刘义真和徐羡之等人站在一起还上前对着众人勉励几句。
在朝会开始后,便进行着一如既往的死板流程。
直到最近刚刚升为黄门侍郎的刘湛出列上书——